最近,“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双汇股价大跌。为了危机公关,双汇一方面强调使用瘦肉精的猪肉只是极少数,大家不必惊慌;一方面宣称自己也是“瘦肉精事件”的受害者,把责任引向养猪人身上。然而,这两种应对方式都没有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并被很多消费者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表态。可以预期的是,这家企业遇到的麻烦还会进一步扩大。
互联网正在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被外延了。20多年前的美国,烟草行业极力驳斥吸烟导致肺癌的证据,并称消费者选择吸烟是出于个人的自由意愿。现在,企业再也不敢用这样的理由去回应消费者了,因为这种态度可以激起更大的愤怒。社会的透明化让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为“外部效应”已经逐渐内化了。
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一个企业对外部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却不必为此付出代价,也不必为此负责。比如说,你的邻居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你从自家窗户望出去就能享受到这份美景,你就是外部效应的受益者。但如果你在集中精力做事时,你的邻居却在草坪上开割草机,噪音让你忍无可忍,你就是外部效应的受害者。
对于企业来说,外部效应就是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股东、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反应。如今,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外影响的监测手段日益完善,利益相关者的敏感度也在大幅提升。在这三种趋势的推动下,人们对企业的期望也大大提高,要想成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就必须不断内化外部性,监测和管理企业的对外影响。
企业要做的,首先是要明确,哪些是你需要负责的社会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首要任务,设定可衡量的目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让企业在所有利益相关者面前无可指摘。以双汇为例,把“瘦肉精”问题归结于养猪人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双汇有完善的检测制度,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推诿,立即负起责任来。
对于那些此次没有被曝光的肉制品企业,虽然这件事看上去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同处一个行业,它们也应该立即采取行动,以表明企业对此类问题的关注,树立自己负责任的形象起来。再次之,对于那些和此事没有间接关系的行业,它们也可以表达类似的关切,让公众意识到,你们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以消除公众对于企业的怀疑——负面外部性。
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逐渐内化其外部性,以逐利为目的的传统企业便会开始向以创造社会福祉为目的的社会企业靠拢。当商业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之间的界线不再泾渭分明,对抗必将转变为协作,人们会渐渐形成一种共识:大家对这个世界都负有责任,因此必须同心协力让它变得更美好。
为"外部效应"买单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