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的余热


 

    正如几年前外资金融机构一面唱空中国房市、一面私下里大肆搜购各地楼盘一样,前段时间,这些机构又在一面唱空中国股市、一面拼命要求增加QFII额度。再往后,连格林斯潘也应邀出动了,他说,中国股市已经不正常了,要防止中国股市暴跌,特别是要防止这样的暴跌牵连美国的股市。然而,当中国股市在不到一周之内就跌去800点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格林斯潘的担忧并未实现。自今年2月27日下跌之后,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直维持在上升通道。如果说美国股市在2月27日的那次下跌可以勉强归因于中国股市的话,那么,当中国股市真的出现了惨跌局面,为什么美国股市却义无返顾地上涨呢?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索。

    如今,大国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强大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当然必要,道德力量或许也不可少,但是,如果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强大的金融力量,也还是不行。因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将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经济部门,可以分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来支持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可以支撑本国货币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在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下,让对手臣服,既要拥有令人畏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还要拥有让对手不得不依附于我的资本市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美国失去了华尔街,它还会这样逞强吗?

    远的不说,就以日本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在实体经济中的几乎各个方面都超越了美国,以至于美国人在妒忌之中不得不开始向日本人拜师学艺。然而,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日本制造业相比,日本的资本市场却还属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落后的市场自然禁不起日元升值期间大量涌入的资金的折腾,1990年日本股市崩溃后,就再也没有人提日本超越美国的事情了,而美国则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上演了类似的一幕。造成这次金融危机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亚洲的“小虎”们虽然在实体经济的发展方面颇有成就,但它们的资本市场却也无一例外地处于欠发达状态。而在此时,受盲目自信的驱动,这些经济体过早地放松了对短期资本项目的管制。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在金融领域体现得最为干脆。当这些经济体稚嫩的资本市场暴露在如狼似虎的对冲基金面前时,其结局可想而知。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初如潮水般流入的资金又回到了了美国的资本市场,这推动了随后纳斯达克的暴涨,并为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日本泡沫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介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以中国为例,一方面,我们虽然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但由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只能获得较低的美国国债收益;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直接投资和大量或明或暗的金融证券投资进入国内,这些投资获得的是高额的回报。东亚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都同美国存在这样的关系。这就仿佛我们是存款人,而美国吸收存款、随后将这些低成本的资金再次投入到所有它感兴趣的高回报领域。美国的这种角色不仅为其金融服务业带来巨额的回报,而且,这也成为支撑美元地位的基础。

    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准备展开她的翅膀。此时此刻,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严厉打击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严放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但是,另一方面,在继续坚持开放的同时,也要对那些外来的声音多留个心眼。

    如今,中国股市真的暴跌了,退休后的格林斯潘也算是发挥余热了。然潮流终归是潮流,简短的回落难抑持久的彭湃汹涌。不知今日谁还有毛主席当年的气魄:别了,司徒雷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