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春节过后,一场突出其来的冰雨从北京开始,随风飘洒到了十几个城市。按照计划和要求,各地的冰雨也要在春节刚过的这个月集中播下,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城市配合的没有要求的那么及时和积极,做矜持和审慎状。

  此前下过多次雨,每次都是雷声滚滚,闪电历历。大雨初作时,有人说这是一场暴雨,有人判断是一场短暂的雷雨,还有人觉得不过是太阳雨。雷公雨母在云端耕云播雨之时,出发点是要泽被苍生,解万民于倒悬。奈何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芳菲不尽,雷公雨母一番好意,竟被当做吕洞宾。 

  如你所知,这场冰雨的名字是新国八条,冰雨的主要特点是限购。一夜之间,成交惨淡,愁云密布,市场似乎要进入速冻期。即使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房地产市场也没有今天的形势让人焦虑。

  九十年代以来,房地产行业风光无限,价格逐渐攀升,三五年翻番,总是引起各界的侧目和腹诽,直到成为千夫所指,万民议论之话题。民情国策无不以挽住这匹快速驰骋的奔马为诉求。其实,奔马能够驰骋至今而力道不衰,正是民意、国情合力推动之结果。

  眼下强行揽住缰绳,也是一时之策,并非万世不变之举。就政府而言,对保障性住房的多年欠账集中偿还,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但不拉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品房的缰绳,就无法为保障性住房的建造留出时间和通道,一旦保障房市场货源充盈,商品房市场才能恢复本质,最终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从最严厉的北京版限购细则出台后一周的时间内看市场的反应,已经是伤及了不少为北京经济建设贡献了青春的自封为“北漂”的非京籍人群,市房协的发言人已经松口,有可能把五年的纳税证明要求,调整到三年。对于希望解决购房资格的当事人,已有不少开发商和中介公司再想一些绕行手段和办法,包括帮客户注册公司,以公司名义购买,然后再抵押贷款等途径,甚至有一些机构可以帮客户做假证明。虽然手续繁琐,风险犹存,但强大的需求正是会引发供给,挤压之下,必然变形,市场之大,容身之法并不难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而对于那些限购政策力度比较温柔的城市,这个政策的实施时间会有多长?在这段时间内消费者该不该买房?该怎么买房?如何用好手中唯一的“房票”?开发商该怎么卖房?降不降价?捂不捂盘?

  时间是最神奇的变量。平凡的事情乘以时间的参数,都有可能成就伟大,也可能改变世界。

  以过往经验和案例来判断,任何一个政策在中国都有半途转向的可能,因为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的确是很重要,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实在是很很特殊。加之政府换届的因素,民众满意度的指标,都会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和长度。以此推断,这场冰雨最少在一年内,力度不会减缓,一年后则会开始松动。两年内政策的执行力度可能松动。

  在此期间,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防通胀型购买、投资投机型购买等行为会被政策狠狠压住。而那些刚性需求,仍然会释放,仍然会持续。对于项目和产品的选择会在过去的哄抢氛围中的饥不择食变得更加从容或冷静。而对于刚性改善型客户,在具备购房资格的情况下,对品质类、服务附加值类的物业的选择也将静水深流。在告别粮票、油票、布票数十年的市场经济型社会中,“房票”的失效和终结是必然的。

  “贪婪”是开发商作为一个企业的天性,尤其是众人皆贪,很难有独醒之辈。但同时,开发商又是现实和灵活的。在周转率和溢价不能兼顾、生存和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选择快速周转、先生存下来是开发商的不二选择。地产企业的分化也会在这场冰雨中出现,在退潮的过程中,裸泳者无处遁形。倒是那些以高端物业为主流产品的开发商,则要面对现金流不如人意甚至出现资金断流的局面,届时,开发商的理性选择就是以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出货。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的特殊市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类情绪管理的一种理想境界,但多数的情况下,人只能是环境的动物,人还是健忘的物种。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消费者,无一例外。人是自利的,多数人的状态是现实的选择多于理想的坚持,在乱云飞渡之际,在暮色苍茫时分,无限风光只为那些志存高远,心有定力的人准备。更多的人则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茫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