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投资与理财>>发表
最近的投资市场环境似乎风高浪急:美国在争论是否有二次衰退;欧洲在争议债务危机的蔓延;回到我国,又有“硬着陆”和“软着陆”之间的激辩。
另一方面,近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的投资意愿大幅下降。其中, 42%偏好“储蓄存款”, 有意投资股票的受访者竟然只有11%。5月的CPI继续保持5.5%的高位,而与此同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3.25%,尽管负利率已持续一年多, 且资金存在银行明显地会缩水,存款却依然是理财的首选。
与2007年间几乎人人都认为股市是个随处赚钱的好场所的盛景相比较,这11%的投资股票意愿,实在是个180度的彻底大转换。央行的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历史数据经验,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与股票市场(上证综合指数)的涨跌高度相关,其相关度为0.9。简单来说,股市涨得越高,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越多,然而此时股市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当股市持续不振而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小时,距离底部就不远了,风险反而小得多。
如今,有意愿投资股票的居民仅约一成,虽然这一数字与2008年最低迷时的8.2%尚有差距,但已是历史倒数第二水平了。投资意愿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多数人舍弃之际,也意味着“我取”的机会正在来临。
然而,为何似乎很少人愿意去把握这样的机会?从众的心态往往另投资者们比较“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看来我们认同别人比自己知道的多!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似乎无可厚非,然而,遗憾的是任何时候总是有两派的意见(准确说有三派:看涨的,看跌的,说了等于没说的)而“别人”的意见分歧往往令投资人们在机会面前裹足不前,又或是把握进退机会是把持不定和朝令夕改。
那么,我们究竟能如何解决把握股票投资机会缺乏信心的问题?一是要有我行我素的精神,不是常说“风险自担吗”?那我们就得自己把握好了机会,并坚持正确方向。至于别人说什么,那重要吗?二是坚持看长期(3年以上),“低买高卖”和“成功抄底”,两者的共同点是“知易行难”,成功的投资者总是致力于寻找股市中长期的确定性趋势,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投资。
中短期看,包括电力紧缺、PMI走弱、资产价格调整等经济负面迹象均在可控范围内,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概率低。预计货币紧缩政策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适度放松,从紧缩转为中性。制造业PMI虽行至15个月来的低点,为52。但5月非制造业PMI仍在61.9的高位,两者按GDP占比加权后平均值仍在56.8,高于历史均值,显示经济走弱迹象并不如想象中严重。在国际市场环境方面,美国二次衰退的概率很小,欧元区应该也能实现软着陆。
有了上述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建议把握好投资机会的结论。短期而言,如宏观方面出现宽松, 则目前估值相对低的银行、房地产在下半年有走强的机会。短中期的投资机会在于由保障房建设拉动的建材行业以及高端制造业(发电设备、造船、港口机械等等),长期机会在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保险业、医疗保健、制药等等。
风高浪急之际投资机会佳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