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
——7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社科榜评
前几天,意外地见到了《太平轮一九四九》的作者张典婉女士,我们谈到她的新书,她说,她只是要把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张典婉是记者出生,有着记者追踪真相的职业本能。她的这本书从家族的历史记忆入手,逐渐扩展为整个太平轮受难群体的悲欢离合与生命记录,在她笔下,那些朴素、诚挚的记述,超越世间私情,穿越生死瞬间,产生了一种可以移情共感的魔力。在这个书单中,与此意味相同的,还有梁漱溟晚年口述之《这个世界会好吗》与萨苏的《退后一步是家园》。这两本书,前者是作者的追思,后者是作者的追述,我们在他们的文字中都能感受到真切、诚恳的意味。他们把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人生的真实面相呈现给我们,他们的经历和见闻,无论是现身说法也好,对于历史记忆的打捞也好,都可以填补我们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空白,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更深刻的反省以及更多的经验教训。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在我看来是记录真实历史的另一种方式,是将历史真相以一种思想的方式呈现出来,记录下来。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正处在急速转型中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出现,这种光怪陆离的现实情境,让那些以想像为业的作家、诗人都对自己的想象力感到绝望,这时,一种称为时评的问题悄悄兴起,它像心电图一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心跳,通过阅读时评,读者也可以感受和触摸到这个时代的心跳。这是另一种真实,甚至是比事实描述更加可信的真实。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就是他近年所写时评的结集,他的时评在当下如过江之鲫般拥挤的时评中显然是上品。
从记录真实历史的角度,杨继绳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是一部本分而又奇特的书。中国当代社会是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如何把握和描述这个社会,对于这个社会我们应该或能够做出怎样的回应,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我们,困扰着我们。杨继绳从最基础的社会调查入手,展开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个个阶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各个阶层之间呈现出来的动态的相互关系,从作者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一点触动和启发,不敢说“彻底读懂中国社会”,总是让读者有一点满足,一点欣喜。
最后我想提一下李敖的《审判美国》。这本书好就好在又一次让我们认识了作者的真实面貌,他用自己的笔给自己的历史作了一番真实的书写,尽管这未必是他给自己的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媚俗、讨好和巴结的李敖,他做出种种讨好别人的夸张的姿态,表演给我们观赏;虽然他自封为“上帝”,可看上去更像一个小丑。所以我以为,此书应当作一本政治小丑的自白来看,固然,小丑的指控未必是真实的,但小丑却把自己真实地镌刻在历史这面墙上。从这个意义上,花49元钱买下这本书也算是物有所值。
如何看待李敖《审判美国》的畅销?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