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成茅台集团鸡肋 2.7亿元收编


  茅台集团退出啤酒领域是因为啤酒业务已经成为茅台集团的拖累,在高调推出茅台啤酒后,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业绩,目前,华润雪花以现金2.7亿元收编了茅台啤酒。

   华润雪花“畅饮”茅台啤酒

  收购西湖啤酒的尘埃还未落地,华润雪花西进又下一城,再掷2.7亿元在贵州整合茅台啤酒。

  18日,华润雪花宣布与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增资合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华润雪花啤酒(遵义)有限公司,其中,华润雪花以现金增资约2.7亿元,占70%股权。

  据悉,茅台啤酒年产能10万千升,在贵州省具有相当的品牌地位和竞争优势,而华润雪花2010年在贵州省的啤酒销量超过18万千升,市场份额达到50%。

  对此,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茅台集团之所以退出啤酒领域是因为啤酒业务已经成为茅台集团的拖累,在高调推出茅台啤酒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业绩。茅台啤酒在最鼎盛时候的总销量也不过6万吨,2010年茅台啤酒的经营业绩依然没有起色。

  “在此项交易落地前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早在2011年初,某啤酒专家在其微博爆料,茅台还以为是密谈漏题了,矢口否认此交易,因为茅台太爱面子,当然也存在员工安置等头痛的问题。”本报记者从市场人士了解到。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朗先生表示,贵州茅台啤酒有增长潜力,雪花啤酒可充分利用合资公司在贵州省市场的良好口碑,双方合作有利于华润啤酒业务在贵州省的战略部署。

  李保均认为,茅台品牌虽然响,茅台酒也有着全国性的营销网络,但“隔行如隔山”,茅台酒的成功无法复制到茅台啤酒上。对茅台啤酒来说,一是目前没有盈利,二是今后也难看到盈利的希望,三是其对啤酒营销并不专业。因此,出售啤酒业务就成了茅台集团的最好选择。

  雪花西进发力西南市场

  近日雪花收购举动频频,对此,李保均表示,预计啤酒三巨头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但不会拉得特别大。2010年,雪花的销量是928万千升,青岛是635万千升,后者是前者的68%;2011年上半年,雪花的销量是527万千升,青岛是375万千升,后者相当于前者的71%。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两者的距离不但没有拉大,反而缩小了三个百分点。

  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分析认为,西部地区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苏赛特预测,西部市场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在8%左右。预计到2015年,西部地区的啤酒销量将从目前的约680万千升提升至1000万千升,人均消费量将达到29升。

  对于交易落地会对雪花在西南啤酒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李保均认为,茅台啤酒本身只有10万吨的产能,销量只有5万吨,如果不是因为“茅台”两个字,即便放在贵州省也只是个小啤酒厂。所以,雪花收购茅台啤酒,对整个西南的影响并不大。

  李保均同时指出,此项交易在贵州市场上会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进一步巩固了雪花啤酒在贵州市场的霸主地位;第二,割断了竞争对手通过收购茅台啤酒打入贵州腹地的想法;第三,有可能获得“茅台啤酒”这个高端品牌使用权。关于第三点,还要视双方的协议内容而定。

  “华润雪花的并购路线渐渐清晰,由东往西,再北上,总之,华润雪花近来并购凶猛,和一些啤酒企业短兵相接的结果是各家啤酒巨头传统优势地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

  市场消息称,茅台啤酒战略重组的相关材料已上报贵州省国资委,由于华润雪花隶属于国家国资委管理,而茅台集团属于贵州省国资委管理,所以预计2011年内将会完成重组工作。CFP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