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发展与走向(之三)


  二,下面就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分为几大块分别做些介绍:

  第一大板块:新闻网站在困难中力求浴火重生。

  说到网络不能不先说说媒体网站,或者叫新闻网站。在几大阵营里面,这个阵营不算强大,尤其在实力上、技术水平上,不能和几大商业网站相比。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质以及功能,决定了它们影响力举足轻重。这类网站现在有两大块,一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二是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几年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从最初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10家。它们是: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国家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最近又加入中国广播网。他们当中有所分工,目前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新华、央视发展快些,有些还面临不少困难。

  ——新闻网站为什么是最难办的网站?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引用我说过的一句话:“我国新闻网站是最难办的网站”。为什么这么说?有没有根据?有人表示怀疑。我说,根据当然是有的。先说资源,大多数新闻网站背后有传统媒体,有新闻发布权(商业门户等网站是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它只有转载权),这确实是其他商业网站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当实力雄厚的商业网站都把新闻作为他们的主体业务,能够利用最好的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转载每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时,对读者来说,几秒钟的时间落差算得了什么?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甚至所有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他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时,你的网站还有优势吗?它是在用一个大超市面对你一个小卖店。(当然,你采取了其他战略突出自己的优势另当别论,人民网就是这样:办网宗旨、战略转变等)。所以,这个优势对许多新闻网站来说其实是徒有虚名,并不存在。再说投入。网络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市场、资本、技术的高度结合,其中资本占绝对重要的位置。大家想想看,现在在中国最活跃的网站,是不是都是纳斯达克的成员?商业网站之所以能够裂变式发展,关键是资本,开始是一次风投、两次风投,然后是上市,最后用大投入产生处大产出。新闻网站可能也有些投入,但差不多够你维持小打小闹。没有大投入,其实社会上有的是资本,但你又不能用,体制制约你。然后对你说,你要做大做强。新浪几个亿的投入,,你呢,几万元,然后对你说,人家新浪怎么样,你们怎么做不到!有苦难言。一些新闻网站因此不得不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人民网能做成现在这样,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因为今天不是谈这方面的东西,所以不多说了。

  ——体制机制转换预示着什么?

  去年,中央决定十家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有条件的可以在国内上市。其中,中央三家,包括人民、新华和央视;地方七家,包括东方、千龙、浙江在线、北方网等。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人民网是最积极响应的。为什么呢?一是网站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机制体制,如果你只是想表明,我也有个网站,没有落后,那么你不转也可以。如果你真的想做大做强,我想,没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还真不行。人民网早就盼望这一天,所以非常积极,而且意见一致。二是资本的需求。人民网现在做得比较大了,但离真正的大和强还有很大距离。上市不是目的,是做大做强的一个手段。其他试点网站应该也是这样。所以,十家网站转企改制,预示着新闻网站新一轮的发展开始了。如果十家试点顺利,个人认为,很快会在其他新闻网站推开。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闻网站春天的到来吧。

  ——新闻网站未来的路怎么走?

  转企改制是新闻网站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改革是必须的,但改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是春天,至少并不意味着是每一家新闻网站的春天。竞争是无情的。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必须重视:一是动力问题。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马云是什么动力?来自于何处?我想大家应该不言自明。还有员工的动力问题。二是专业,领头人必须一心一意,而且要坚忍不拔,百折不回,不为任何其他诱惑所动。三是对网络的理解和规律的把握。办新闻网站的必须冲破传统的思维,特别是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新闻思维上。对网络的本质理解有多深,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