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何时重返《大闹天宫》时代?


  7月中旬,沈阳非凡创意动画有限制作公司(下简称沈阳非凡)制作的《高铁侠》身陷抄袭风波,这家辽宁最大、全国排名第四的动画制作公司立刻招致全国网民的质疑。一些同行对于频频问及的《高铁侠》涉嫌抄袭,均表示不方便过多评论。

  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公布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已经备案公示的国产动画片合计达到221部,274253分钟。不到半年,27万分钟的动漫时长,已经是日本2010年全部动漫总时长的3倍还多,但残酷的现实却显示:全国动画制作企业收入还不到《功夫熊猫》全球票房的四分之一。

  也是在这个时间,北京青青树动漫公司投资5000万动画电影《魁拔》上映几天就匆匆下线,尽管有微博女王姚晨的鼎力宣传,但票房只有300万。

  上述看似彼此毫无关联的事例恰恰勾勒了中国动漫的尴尬现状。事实上,自1996年中国颁布第一个鼓励动漫产业的政策至今,已经先后颁布了11个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但收获并不理想。

  8月10日,在北京参加制定手机动漫国家行业标准会议的赵勇,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们沈阳的动漫怎么回事?”

  来自于沈阳的赵勇目前经营着满江红(沈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公司的全部内容就是做原创动画。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等是中国动漫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风格,并体现了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赵勇告诉记者:“动漫其实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候的皮影戏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就是动漫的一种。”

  事实上,如果省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即便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计算,中国动漫也曾经声名显赫,有着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水墨动画被视为中国动画的代表,受到了世界动画界的认可。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殷俊曾主持过国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动漫产业与构建国家软实力研究”。

  在殷俊的印象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动画业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雪孩子》《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等是中国动漫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风格,并体现了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现在普遍认为中国新发展的动漫风格,受到日系动漫很大的影响,但在两国动漫的发展历史上,日本反而是先受到中国动漫的影响。

  在日本动漫界,有着教父之称的手冢治虫(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在立志投身动漫之后,首先来到中国,求教于《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

  但是,随着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动漫在几个经典动画之后就偃旗息鼓,再无精品。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动漫已经影响到全世界。《圣斗士星矢》《龙珠》《乱马》等一系列动画片成为那个时代少年的集体回忆。偶尔间,来自国内的《葫芦兄弟》以及《黑猫警长》这样少之又少的作品已经很难对抗来自日本的多题材动漫作品。

  而随着动漫作品的传播,一个国家的意识及文化也随之传播,这种传播终于在“四川画王事件”得到了印证,在那个印刷品传播的时代,几千万的传播量让国家层面意识到:动漫是不能放弃的阵地。

  关于四川画王事件,只有资深的动漫迷才知晓一二。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日本漫画书巨大的市场诱惑,四川出现了《画书大王》的动画期刊,因为集合多种日本漫画的最新连载,其内容速度与日本方面相当接近,从而引起国内狂热的漫画迷追捧,每期半月刊最高峰销量达80多万册!

  《画书大王》的制作人是四川希望书店,亦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盗版商。这本期刊在1994年停刊,不仅如此,《画书大王》因为盗版被罚款1500万!

  让决策层感到惊心的是:如此庞大发行量的受众基本上都是少年,而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全盘接受国外文化的侵蚀,显然后果无法想象。

  经过相关部门调研,1996年,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5155”工程),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

  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的关于动漫方面的政策。

  “过度追求数量,在原创力原本低下的大环境下,除了抄袭,别无他法。”

  抄袭成为“一种可能”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世界动漫已经不再局限于出版物方面,电视的传播无疑比漫画书更为快速和有效。

  在2000年之后,美日的动画片频繁出现在国内电视媒介中,在《米老鼠和唐老鸭》和《灌篮高手》的夹击下,中国再无本土的动漫佳品。

  于是,在2004与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连续下发了7条指导政策。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勾勒出国产动漫产业的全新版图。2005年9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禁止以栏目形式播出境外动画片的紧急通知。到了2006年,国务院对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批复,动漫产业的价值被提到战略高度。

  《魁拔》的制片、国家一级编剧武寒青回忆:“因为起步晚,国家希望能够尽快迎头赶上,所以在2005年出台政策鼓励动漫公司制作动画,甚至以制作动画的时长作为衡量一个动漫公司是否强大的标准。”

  很显然,这根指挥棒为后来的诸多抄袭口水的借口之一。记者采访到的诸多动漫公司老总均认为:“过度追求数量,在原创力原本低下的大环境下,除了抄袭,别无他法。”不过,武寒青认为:“在起步阶段,显然需要一定的量,可能国家希望通过量变最终演化为质变。”

  而《高铁侠》不过是中国诸多涉嫌抄袭的动画片的一个新晋而已,目前网上流传的关于《高铁侠》的样片是沈阳非凡一名离职员工放上去的,对此,沈阳非凡并不否认。

  6分钟无配音《高铁侠》样片中,可以看到该视频和日本经典动画《铁胆火车侠》第一集十分相似,甚至连场景、地图都没有太大区别,之后更有人把《铁胆火车侠》第一集的汉语配音放在视频上,发现竟然完全吻合,该动画片不论是分镜、剧情等,基本和《铁胆火车侠》一点没差,两者放在一起,只需要一个配音。

  在北京某动画导演的微博中,戏谑地将《高铁侠》称为“高仿侠”。沈阳非凡负责人公长生对记者表示:“《高铁侠》是一部宣传高速铁路原创3D动画片,是我公司的项目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剧本编写、任务设定等环节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不存在任何模仿行为。迄今为止,《高铁侠》仍在制作当中,我公司没在任何媒体上播放过任何片段,而大家在动画片没有播放、没有看到成片的情况下就评论公司存在模仿、抄袭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不过,一名参与了沈阳非凡发展历程的资深员工王秋阳却告诉记者:“《高铁侠》是在2010年7月左右开始策划的,当时我还在非凡里任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在非凡里待的第4个年头。而这个项目开始动工的时候我正巧因故在家,没有第一时间制止。当时的情况是,非凡有3个项目在策划中,还有一个项目正在进行。这里有个背景,就是随着沈阳非凡的壮大,公司的制作任务也深为艰巨,2009年5000分钟,2010年8000分钟,2011年10000分钟,而如果完全原创,这个任务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所以当时公司就有人提出,直接找以前的经典老动画按照剧情和分镜,直接改造成3D动画,这样动画人员只需要看着原动画照着抠动作就可以。公长生最后同意了这个方案,而第一批选中的几个动画是:《百变叮当猫》《铁胆火车侠》《摩登原始人》这三部。”

  对于王秋阳的说法,沈阳非凡负责人公长生选择了回避。而沈阳浑南动漫产业相关人士表示:“作为管理者,我们按照国家政策扶大扶强,所以我们也要继续观察,如果非凡确有抄袭,甚至多次抄袭,那么,我们也不会再扶持这个企业。”

  从事动漫教育的高校老师史晓宇认为:“在世界动漫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中国动漫才刚刚起步,只有向强国学习,在借鉴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抄袭,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汽车行业中一些民族品牌不都发生过类似的风波吗?”

  “自欺欺人,即便做代工也只是低端产品,可以这么说,中国动漫与美日动漫的差距就是一个婴儿与成年人的差距。”

  被屡屡提及的浮躁与投机

  王巍的公司现在仍然享受着浑南的优惠政策,免费租用办公室,免费使用浑南斥资2000万的动漫技术平台,但王巍的公司仍在亏损。来自浑南动漫产业的负责人的消息也表明动漫公司的窘境:“几年来,浑南政府为动漫产业已经投资近亿元,但税收只有几十万。”

  曾经做物流发家的王巍为当初的决策后悔不已:“2004年国家开始重视动漫产业,当时判断这个产业会很快见到效益,拿了500万就投进去了,至今没任何效益。”

  王巍介绍,目前国内动漫每分钟的平均制作成本在6000元左右,然而国内大部分电视台是以贴片广告交换的形式购片,只有不到10家电视台直接支付购片款,其中中央电视台购片价格每分钟不超过2000元,金鹰卡通卫视每分钟不超过500元,江苏少儿频道则每分钟60元。卖片价格无法弥补制作成本,进而导致投资不足。

  公司仍在投入,王巍说无法放手:“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只能坚持,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判断是被门挤了脑袋。”

  投入更大的赵勇则认为:“更多的原因在于动漫的从业者太浮躁,总以投机的心态看待动漫产业,而动漫产业本身是需要积累需要沉淀的行业,这个行业未来的确光明,中国是最大的动漫市场,《功夫熊猫》的票房就是证明,但很多从业人员太浮躁了。”

  武寒青十分赞成赵勇的意见:“中国动漫发展到现在,其中有管理层因为不甚了解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做动画片19年了,我只告诉你:皮克斯核心人物从入动画行到做出《玩具总动员》花了20年;宫崎骏第一部成名作花了22年;迪士尼花费17年。我们呢?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动画这一行门槛高,政府很难扶持到点儿上,好的政策自然带来行业的热闹,也自然会鱼龙混杂,不深入行业,很难辨别,这也就造成真正做事的同行由于不擅长表达,反而难以受惠于政策。”

  武寒青在谈到中国动漫时,同样多次提到浮躁与投机这两个词,“这些年,经常有各行各业的人找我们合作,尤其是2008年以后,由于《功夫熊猫》的大卖,让很多动画制作公司在争取资金时,都宣称自己达到《功夫熊猫》的技术水平,而投资方也被忽悠得很激动,有些投资方在被忽悠后还不死心,还会找我们,对此我们都谢绝。”

  在采访中,有诸多动漫公司老总认为“资金束缚、内容没有自主性以及播出平台匮乏是限制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而技术反而不是,因为中国很多动漫公司已经在给美日的公司做代工”。

  对于这些观点,武寒青并不认同:“自欺欺人,即便做代工也只是低端产品,可以这么说,中国动漫与美日动漫的差距就是一个婴儿与成年人的差距,我说的是整体上,当然也包括技术。”

  “《魁拔》虽然票房惨淡,但却赢了口碑,至少部分程度改变了国产动画片等于垃圾的印象。”

  仍值得期许的未来

  尽管现实略显苍白,但未来却值得期许。

  武寒青坚信这一点,“《魁拔》虽然票房惨淡,但却赢了口碑,至少部分程度改变了国产动画片等于垃圾的印象。”武寒青告诉记者,日本已经购买了《魁拔》的海外版权。

  虽然走出了国门,但赵勇却无法乐观:“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确实能够制作出让美日感兴趣的动画片,走出国门当然好,但如果购买方把片子买回去,当做资料放进仓库里呢?”

  外边虎视眈眈,里面良莠不齐。这就是对中国动漫业时下最贴切的描述。

  赵勇表示:“当有人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牵手迪士尼而喝彩的时候,收购后面的故事决非那么简单。要想让表现中国文化和体现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站稳脚跟实属不易。在文化的沟通与冲突中,中国的动漫人要学会用文化语言讲动漫、用动漫语言讲动画故事。文化传播代表着文化的主流意识,处在探索中的中国动漫人能否成功,要靠超长的耐力和坚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动漫产业2010年度市场分析报告》中表明:国产动漫产业建设上的急功近利趋向依然严重,动画生产过于重量轻质,影响了国产动漫的整体水平。密集频繁的动漫基地建设越来越呈现出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具体评审标准的泛滥趋势。国家对动漫基地建设进行扶持,本意是出于复兴国产动漫产业的希冀,然而部分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却以此为手段,打着建设动漫基地的幌子进行屯田圈地的事实,严重影响到了动漫基地的建设声誉和水平,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拖累了国产动漫业的前进步伐。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已经在牵头规划“十二五”中关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政策。文化部产业司副司长高政对记者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之下,动漫产业作为当中的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部分,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曾多次与财政部还有税务总局的同志讨论,怎么在财政、税收上进一步扩大对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展望中国动漫的未来时认为,世界动漫三强美、日、韩各有特点,中国应该充分总结它们的经验:美、日、韩在动漫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动漫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这也是我国动漫发展过程中最为欠缺的;同时这三个国家在动漫发展过程中又各自走出了差异化道路:美国依赖电影、日本得益漫画、韩国捆绑网络。三个国家都创造了各自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因为资本强势,美国在动画电影上设置了高门槛;因为漫画先行,日本在漫画基础上实现良性开发;赖于政府支撑,但又处于夹缝,韩国选择了开发新的市场和方式。它们都在产业链的环节中注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从容地构筑了文化壁垒。这值得借鉴和学习。

  武寒青则认为:“别人的经验固然值得学习,但对于动漫这种强调原创的创意产业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定要按照这个行业的客观规律去发展,千万不要奢望一顿吃成一个胖子。”

  动漫产业,价值几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7月7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披露,专项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470.84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了27.8%。据新华

  动漫产业,分量几何?

  美国动漫游戏产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口额超过了汽车业和航空业。日本以制作动漫产业为主,在最近十年崛起并实现迅猛发展,动漫及衍生产品超过43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韩国的钢铁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