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也许会成为全球通信界今年最值得关注事件。尽管此前保密做的很好,给人一种闪电收购的感觉,但实际上自从摩托罗拉分拆,业界就一直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只是当时不曾想到收购者会是谷歌而已。
早先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业界喜欢称为“收购IBM”;去年中国的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老百姓都说“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实际上,IBM只是剥离了不赚钱的PC业务给联想;而吉利收购的,也只是福特转手倒卖的沃尔沃轿车,至于沃尔沃的金矿——发动机和工程机械,还在瑞典人手里捏得死死的。摩托罗拉也一样,通信设备赚钱,而手机部门亏损,于是将其分拆、最终出售,即谷歌今天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那么剩下的那半个摩托罗拉,应该还是独立的,应该还能传承其品牌历史。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摩托罗拉的品牌价值毕竟依赖于手机业务。如果不是被收购,摩托罗拉应该“死”得没有这么快,至少能比诺基亚更长命。康柏曾经也是全球PC行业的老大,衰退之后被惠普收购。现在的PC市场,哪里还有康柏的影子?所以被收购之后,品牌的续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康柏已死。今天,同样的担忧加在摩托罗拉的身上并不过分。
评论界普遍认为,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计划,而是迫于最近业界针对Android那场专利战的压力。因此,收购刚刚公开,摩托罗拉的董事会就被股东告上了法庭,起诉的理由是125亿美元的出价太低。看起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分歧,一方面摩托罗拉CEO桑杰?贾因为摩托罗拉收购当中63%的“溢价”而被称赞,也就是说他卖出了好价钱,即使是用摩托罗拉分拆时移动部分的市值计算,也只有90亿美元。另一方面,作为谷歌最看重的专利价值,摩托罗拉毕其数十年之功形成的工程师文化为企业创造了不计其数的专利,此前有媒体报道,“从存量资源来看,摩托罗拉的专利价值要数倍于北电”,而北电的专利已经卖出了45亿美元的好价钱,那么摩托罗拉自然不应该只值125亿。与此同时,有人从摩托移动125亿的卖价推算出诺基亚250亿的市值是被大大低估了,对此我不以为然。摩托罗拉的价值来源于它的技术实力,而诺基亚相比摩托罗拉的强项在于销售额,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论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诺基亚均不值一提。
在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之后,最担心的竞争对手是不是苹果呢?按理说,包括摩托罗拉、三星、HTC等等在内的整个Android平台才能与苹果抗衡,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能够立即改善Android产业链的紧密程度,似乎苹果应该感到压力。但是实际上,最担忧的恰恰是与摩托罗拉共享谷歌Android平台的其它合作者。对谷歌而言,收购摩托罗拉无疑能使自己在Android引发的专利大战中暂时消停下来,但从并购类型来看,收购摩托罗拉与此前收购Youtube等新兴公司完全不同。以Youtube为代表,谷歌在通过收购创新企业从而涉足全新产业领域富有充分的经验,但即使不考虑摩托罗拉在相当程度上的积重难返,这种收购谷歌也明显经验不足。收购摩托罗拉对于谷歌来说属于对手机产业链的前向整合(也包含一定程度的横向),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念中,是典型的产业链一体化策略。作为Android的系统平台开发商,除了摩托罗拉以外,谷歌拥有包括三星、HTC和一大批中小手机品牌在内的下游合作者。当摩托罗拉成为谷歌的子公司,在摩托罗拉的能力支持和品牌利益影响下,谷歌很难再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其它的合作者,极易从开放转向保守。虽然谷歌在收购事件中特别声明了对开放的承诺,但任何一个合作者都不可能心平气和地与谷歌保持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而胸怀坦荡的态度。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宝丽来对电池加工的一体化整合,还是通用汽车对金融信贷的一体化整合,甚至是花旗对投资银行业务的一体化整合,除了诞生一个个庞然大物之外,历史纪录都是弊大于利。陷入衰退事小,破产倒闭事大,谷歌虽然标榜自己的创新性开放性经久不衰,但它毕竟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企业了。希望不要因为一场专利战的权宜之计,成为谷歌走向衰退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