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大盘一口气从2245跌到1339点,短短数月市值蒸发4成,然后开始反弹。4月份,招商局A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一想到要开大会,我就兴奋得直搓手。您想吧,招商局A有7万6千名股东,如果1%的股东来开会,还不得人山人海?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开股东大会,那可是上万人呐。
正在浮想联翩,我司资深证券代表(下称,证代)拿盆冷水泼了过来,她说:“陈总,咱们股东大会可没什么人来。”我没有像小沈阳似的摆出个小样问:“为什么呢?”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那时候来开股东大会,纯粹缺乏动机。
参加股东大会,是有成本的。交通费、饭费和时间成本,上市公司可不管报销。有的时候,被套牢的小股民还要搭上严重的精神损失费。比如银广夏的股东们。
所以去不去参加股东大会,要看股东能得到些什么。年度股东大会上,通常是表决几个月前已经公告的年报而已。而没有股改前的大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确实也是无欲则刚。想在股东大会上,从严守信息披露纪律的上市公司高管嘴里,套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似乎希望渺茫。况且,当时招商局A股价从高点跌了4成,散户如果不是来骂娘的,恐怕也没兴趣来听讲。
既然没有好处,大家也就不来了。到开会那天,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了区区两位股东。这两位老兄都是买机票从上海飞来的,不用说,自然是基金研究员。一位是华安基金的老张,一位是富国基金的老石。当时招商局A里,像样的机构就这两家,每家持股不超过400万股,都被深度套牢。看到他们凄风苦雨的脸色,我错把老张叫成了老石。证代立即附耳上前,悄声说:“领导,那个长得帅的是老石,那个有气质的才是老张。”您瞧,这人要是会说话,可不是一般的动听。
股东大会的程序通常先是股东签到和领取表决票,签到的时候需出示股东代码卡和身份证明,事先也可以先传真相关资料,到时候签个到即可。
等人上的差不多了,公司领导们陆续在主席台落座。像只来两位股东这种情况,上市公司恐怕只好叫些公司自己的员工来充场子。那一回,我记得是辛苦了财务部和行政部的同事们。
接下来,由大会主持人宣读会议议程,提示表决事项。然后是逐项宣读议案并填票表决。这里面涉及一个关键环节的组织技巧。那就是,股东提问如何安排。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问什么,如何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应该有完备的预案。
有些公司的股东大会,就在这个环节上演砸了。我在某上市公司股东会上见过,有小股东指着董事长鼻子骂公司半个钟头的,而且据说还有比这更猛的。不过招商局是百年央企,做事自有章法。招商局A那么多年的股东大会,投票通过率稳居各上市公司前列,现场未曾失控。一是因为公司经营确实比较稳健,而另有部分原因,在于股东提问环节的有效控制。
要点在于,当会上讨论或有矛盾的提案时,尽量先表决后提问,或者把提问时间和内容引导好。具体细节呢,好好学习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就行了。
这方面我目睹过一个生动的案例。那是在2005年6月股改初期,三一重工的股东大会上。当时,三一重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率先推动股改。股改的方案也很大方,大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赠8元。如今回头看来,那是多么的慷慨。不过当时股价跌跌涨涨,流通股股东抓住机会还想多要。被套了几年,好不容易抓住个机会,还不得多要点?
因此,这个股改方案能否通过股东大会,就成为焦点。为了学习股改经验,我自掏腰包飞去长沙观摩。股东大会的会场设在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就是由电广传媒一直持有的,竟然每年都赔钱的那个著名建筑群。
当我做着出租车来到会展中心的时候,大老远地就看到彩旗飘扬,指示牌从中心入口引到会场。门外引人注目地停着一辆大型警车,居然还有几条警犬在低声咆哮。
我这从深圳来的乡巴佬这回可真是长了见识。走进会场前厅,但见十张签到台一字摆开,每张签到台都配备了电脑和两名工作人员,那阵势堪比省人大代表会。负责签到的员工显然训练有素,我在任意一张签到台轻松搞定了所有手续。在和三一重工董秘打过招呼问好后,我走进了股东大会会场,这竟是一个可纳千人的会场。
大会尚未开始,股东正络绎入场。在会场高大的主席台上,已端坐十二位着旗袍的妙龄女郎,原来是湖南的女子乐坊前来献艺。那台上欢快的小曲儿奏着,台下熙熙攘攘的人拥着,其乐融融的景象,这哪里像要讨价还价的股东大会嘛。
过了不久,大会正点开始。主持人说了几句以后,出人意料的状况又来了。著名女歌唱家李谷一着盛装突然出现在会场入口,场下顿时一阵骚动,而风华依旧的她已飘然登台。在高歌一曲《年轻的朋友们来相会》之后,李老师竟然以一个湖南股民的身份开始为三一重工拉票,股民们立马乐开了花。我当时在台下看得真是拍案叫绝。
正当场内气氛被李老师推向高潮之时,会议议程正式开始。先是一个股民代表上台发言,将公司和股改赞美一番之后,董事长宣读表决议案。议案宣布完毕,立即表决。原本还打算在会上抱怨点什么的小股东,被现场一股无形的欢快的不容置疑的力量裹挟着,懵懵懂懂就投了赞成票。投票结束后,女子乐坊的小曲儿又奏了起来。我笑了,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三一重工的股改大会从选址到场地布置,来宾接待,气氛营造,节奏控制,要点把握等各个细节的设计可谓无懈可击,堪称完美。股改议案最终以高票顺利获得通过。我对三一重工的敬仰之情真如滔滔江水。当时就想:这绝不是一个普通上市公司可以做到的,三一重工注定将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
股改大会那天,是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总市值仅区区47亿元。6年以后的今天,三一重工的总市值最高超过1500亿元。6年增长超过30倍!如果当时投资人满仓三一,拿到今天岂不是也和股神郭美美他妈一样牛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大牛股,从股东大会上也可以发现端倪,正所谓管中窥豹。所以股东大会对投资人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关键是研究和观察的方法对不对。
参加股东大会如今已是各投资机构的重要工作,是神农投资进行公司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股东大会其实是一个很难得的问诊上市公司的机会。
首先说“望”这个环节。股东大会一大好处就是人齐。上市公司头头脑脑和大股东代表、独立董事都要出席。这时候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看人顺不顺眼,看上市公司高管和董秘办的人你喜不喜欢,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看他们待人接物的气度。投资人要想,我把钱给这些人管,是不是放心。我和这些人一起共事,会不会开心。曾国藩选将是要看面相的,为此特地写了本书《冰鉴》,或许有一定道理。蒋介石选人也看面相,蒋公若活在今世,估计当个投资公司总裁该很出色吧。
二看气氛,管理层之间是不是和谐统一,管理层与大股东代表之间配合是不是默契,负责接待的员工是不是乐观积极。有些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貌合神离,或者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势同水火,股东大会上,明眼人自能洞若观火。
三看做事,一个管理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各个细节上的处理都应相当到位,甚至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三一重工,再比如万科。去万科调研和开会,感觉就和其他公司不一样。我记得一个细节,万科总部的内部文件全部在主服务器上加密,不能轻易拷贝;会议室都是网上预订;一般的上市公司哪里能想到这些。
在“闻”这个环节上,可不是闻上市公司装修的味道散了没有。所谓“闻其言,观其行”。要仔细听上市公司每一个人都是怎么说的。不只是会上怎么说的,还包括会下怎么说;不只是董事长怎么说,还包括职员怎们说。有一次我去开某公司股东大会,接待的小伙子很热情,聊到公司的时候,总要说一句“我们是国企,您也知道。”我能知道什么呢,至少知道这个公司很国企。
除了关注说话的内容,还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公司管理层对投资人是什么态度,员工对领导是什么态度。凡对投资人敷衍和轻视的,皆不足取。凡员工对领导及公司抱怨和很消极的,皆须谨慎。
至于在股东大会上如何发问,那可是技术活。绝不能站起来就问;“请问董事长,你们今年业绩能做到2块钱吗?”按信息披露法规要求,此类问题上市公司高管一律不得在信息披露前吐露。所以问了也白问。
也有投资人上来先把公司夸一遍,再感谢董事长总经理等等废话一大堆,罗嗦了几分钟后说:我有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何如何。好几分钟以后,问题或者说他的意见才说完,而不是问完。最后公司高管不得不问:请问你到底想问什么?
股东大会上,管理层通常顶多有几十分钟时间来和投资人沟通。投资人最好不要浪费时间问没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自己想不出来好问题,就在旁边察言观色也不错。
提问题之前,需要先做足功课。这就涉及到“切脉”的问题。看中医的时候,中医一般会给患者摸摸脉。现在的中医多数从中医学院毕业,其实很多连中医的皮毛都没学到。就像中国大学生都学了十几年外语,但多数口语糟糕得无法和老外儿童对话。
据大师指点:“切脉”,要先切脉象,初判大致的病象,再结合望闻问环节,进一步确定脉像,最后定诊。
提问也是一样,首先要对公司的基本面有比较详尽的分析。找出投资人需要从管理层得到答案或者印证的问题。然后根据一定的技巧设计问题。包括,这个问题要问谁,怎么问,什么时候问。
举个例子,投资人直接问公司的业绩是很难得到答案的。但是不妨如此问:请问今年的产能利用率能做到多少?或者问:公司今年准备新增销售人员多少,增加这些投入,公司期望带来多少的销售提升呢?再或者问:公司去年的销售费用是20亿,今年的销售费用计划有多大比例的提高?
提问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1、尽量简短。2、旁敲侧击,假设从A可以推导B,从B可以推导C。而如果C 是敏感信息,那么不妨直接问A。
还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投资人应该更关心公司在未来一年的战略规划。具体在人、财、物三个方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往往管理层是愿意讨论的。因为在此前公司自己的年度工作会议上,管理层早就做好了年度经营计划。答案就在那里,就看投资人会不会问。
那些对投资人警惕性极高,将投资人拒之千里,什么问题都无可奉告的管理层;或者满脑袋浆糊,一问三不知的管理层,通常水平都不太高,我们是没兴趣投资这种公司的。
问题问完了以后,不要忘记和高管交换名片,留下高管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地址是必要的。然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最后,如果会议是在这家公司内部举行的,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别忘了享用一下公司的洗手间。洗手间和食堂是检验这家公司内部管理能力的试金石。这招在评估企业经营能力方面屡试不爽。举个例子,北京高校最好的食堂是哪两所学校的?当然是清华北大。麦当劳的洗手间比马兰拉面的洗手间是不是强多了?我有个做PE投资的朋友去企业调研,必看洗手间。如果又脏又臭的洗手间都能管好。那么这个企业,还能管不好生产线吗?
话说回来,我所在的招商局A(后来更名为招商地产)在新时代广场的的洗手间非常清洁舒适,每次嘘嘘的时候感觉特爽。事实证明,这家企业的确也管得不错。
(待续,下期预告—6-24井喷)
十年牛熊亲历记(四)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