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汹涌 百舸争流


  自2004年以来,《中国产经新闻》报社联合国内权威机构连续每年发布了区域、城市、上市公司等经济体的竞争力评价排行,引起了社会相关各方的积极关注。2011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本报再度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研究院发展联合开展本年度竞争力评价项目。今天发布的是县级市竞争力评价结果。

  现行评价方法的创新

  本年度县级市竞争力评价主要包括3个类别:(1)县级市GDP竞争力10强;(2)县级市第二产业竞争力100强;(3)县级市职工工资竞争力100强。

  去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县级市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我们对于县级市的GDP竞争力100强评价因此调整为,可以从县级市政府网站搜索到的人均GDP居前的县级市竞争力10强评价。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县级市统计指标又取消了县级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公布,我们因此将县级市第三产业竞争力评价调整为县级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竞争力评价。

  我们推出的竞争力评价没有采纳《世界经济论坛》所开创的现在通行的竞争力评价方法。我们认为,现行的竞争力评价方法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还不能够称之为竞争力评价,只能够算作是竞争力相关因素的评价。

  现在通行的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与竞争力相关的若干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这些指标加权平均得出竞争力评价的结果。实际上这些指标的加权结果、相关指标的综合还是一个和竞争力相关的指标,并不是竞争力的大小。因为竞争力是需要在竞争的过程中显示的一种能力,是随着时间和竞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能力,是需要时间和过程体现的能力。相关因素的综合是处于某个时间点上数据的综合,这种综合的结果还在那个时间点上,无法进入竞争的过程,无法评价随时间而变化的竞争力的状态。这相当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测定和运动员的竞赛的结果,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并不是一回事。运动员的竞争力需要通过竞赛的过程来体现,身体素质测定只能够提供实际竞争力的一种参照。

  科学的竞争力评价需要建立在对于竞争力内涵的分析及可量化操作的界定上。我们对于现有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创新在于界定竞争力评价:竞争对象通过竞争的过程,在竞争的目标时间可达到水平的测度。县级市竞争力评价的时间点是统计局最近发布数据的时间——2009年,评价竞争力的目标时间设为2011年。评价的是2009年至2011年这一竞争过程中,县级市的评价指标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以2009年为起点,根据2005-2009的趋势对于2011年水平的预测。竞争力值不是实际的水平,实际水平将根据2009-2011期间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目前一些区域经济评价包括县域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是,将规模指标和水平指标通过某种权重综合起来评价。我们认为这种综合表面看起来更加全面,实际上是评价思想混乱的表现,综合的权重也是人为地缺乏科学根据的设定。一个高人口总数而低人均水平的地区可以通过综合而超过一个低人口数量高人均水平的地区,这等于说人口多行政区划大可以替代发展竞争力。根据这种评价的方法,只要将两个地区合并为一个大地区,其竞争力就上升并等于原来两个地区竞争力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应当剔除人口规模的因素建立在人均的指标比较上,发达国家之所以有竞争力,不是因为人口多带来的经济规模大,而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只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小才和规模的大小直接相关。

  竞争力10强:发展的标兵

  昆山市依旧保持了多年的人均GDP竞争力全国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十五期间,昆山GDP达到了年均增长23.5%的持续稳定的高速度。十二五昆山计划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现代化大城市,年均增长规划15%以上。2011年人均竞争力将达到40.15万元,按照2010年的平均汇率相当于5.83万美元,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10强第二是一匹黑马——青海的格尔木市。格尔木是我国西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总面积相当于福建省,但人口只有福建省的3.3%。格尔木资源密集全国无出其右,该地区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硼、锶、锑、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名列全国前茅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格尔木地区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具有发展水电业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在3个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到 60%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3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兴建,形成了格尔木市的工业框架和基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系列资源开发型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在格尔木市建成投产。使得格尔木成为外向型加工型与昆山市有别的资源开发型名副其实县级市10强亚军市和第二产业百强亚军市。

  新入围的蓬莱市竞争力两年提升了6位。蓬莱市的发展围绕蓝色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城互动”,把港口作为宝贵的资源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以造船及海洋重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滨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2009-2011年,第二产业竞争力年度递增高达17.1%。

  第二产业100强:中国制造的腹地

  中国制造是中国在全球一体化体系中最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200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047亿元,364个县级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9995亿元,占全国45.9%,相当于半壁江山。2005-2009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8倍,同期县级市第二产业100强增长1.9倍,364个县级市增长了1.97倍。这说明中国制造呈现出向县级市,尤其是向百强以外的县级市转移的趋势。

  县级市10强前三名和第二产业100强前三名都是昆山市、格尔木市和张家港市。县级市10强有5个落入第二产业100强中的前5名。说明县级市普遍走工业兴市的发展道路。

  迁安市是一匹县级市第二产业发展的黑马,其竞争力位次从2010年的第12位跃居今年的第4位。迁安曾经是河北省有名的贫困县,其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迁安的“京东板栗”和书画宣纸特长驰名中外,地毯业已形成万人产业大军,产品畅销世界。迁安矿产资源丰富,物产种类齐全。铁精粉年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首位,被誉为“铁迁安”。进入新世纪[16.65 0.85% 股吧 研报]后,迁安抓住首钢将原料基地建在迁安等历史性机遇,确定了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民营化”三大主体战略,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职工工资100强:转变生产方式的动力

  经济迅速发展而居民收入增长较大落后于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不足。这一问题在十五期间获得扭转。“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从8%平台跃至9%平台。中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2.6%,较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幅度,并开始扭转了这种不足的状态。2005-2009年期间,县级市363个城市的平均工资从14882.78增加到25350.96,增长率为14.2%,高于全国的增长幅度。县级市的职工工资竞争力,2011年将达到34721.56,年平均增长预计将提速,增加到17.1%。2008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为29229元,同年县级市为22815元,差距明显。2008年工资百强县级市为29184元,和全国平均工资相当。

  县级市职工工资竞争力居首的是辽北城市明珠——调兵山市,2011年该市的职工平均工资将达到78111.5元,这一水平超过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全国之首的上海市(63549元)。调兵山市职工工资的增长特点是,2005年工资占GDP的65%,2008年降到25%。也就是从比较合理的比例,走向趋同全国的比例。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期工资增长率仍然高达45.8%。“调兵山经济发展得太快了,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在调兵山市人们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1/3,正处于煤炭开发鼎盛时期的调兵山市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产业不同凡响,2010年又获得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的荣誉。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职工工资竞争力名列第二。该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是一座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旅游城市,既是“现代能源密集型工业城市”,又是“草原生态城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亿元,增长6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增长46.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增长70.6%;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增长225.6%;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增长199.6%。该市工资增长的特点和调兵山市一样,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度的61.9%,降至2008年的21.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同期职工工资的增长率仍然高达26.9%。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遍都在54%-65%之间。稳步提高我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还有很大的空间。提高工资并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将逼迫产业转型与升级,是转变我国生产方式的根本动力,也是克服我们经济过度外向型依赖的途径。职工工资竞争力百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2009-2011年这些县级市平均职工工资将递增19%。递增率超过十一五规划15%的水平,为我国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