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豪宅销售量大增,多被中国人买去


徐小姐是北京人,在新加坡卖豪宅,专门负责中国内地买家的销售,最近她忙得不可开交,每周都要接待来自中国内地的两三拨“富人团”,而且每拨动辄10多人。今年春节前后,她每个月也不过接待一两拨客人,每拨最多三五人。
  徐小姐所在公司的老板、同事都在拼命学习中文,她没有想到,原以为到了新加坡英文是自己的短板,而今会中文反而更加吃香。
  步步进攻
  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买家进入了新加坡,敏感的地产商早已嗅出了其中的机会。
  新加坡老牌上市地产公司永泰控股便通过中间顾问公司,将亿万级非富则贵的中国内地人列入了销售名单之中,8月底他们会将尚在建设中的高端项目嘉峰豪庭的楼盘信息发至这些富人们的手中。这栋楼每套面积数百平方米,售价上亿甚至数亿元,位于新加坡名流聚居的阿摩园。
  嘉峰豪庭销售人员透露:“事先会对每个意向买家进行详尽的调查,如不符合投资条件的,将不会接待和开放样板房,因为帮助他们选择有身份的邻居至关重要。”
  该销售人员介绍,该栋楼仅有43套房,目前已有中国客户派人来详尽了解,另外还接待了非洲、俄罗斯的客户,有人是开着私家飞机前来看楼的,“欧美人喜欢租房,中国人喜欢买房,新兴地区的富豪们都喜欢买楼”。
  永泰控股在内部将2011年定为“中国年”,此前发售的楼盘,中国买家成为主流客户,“他们当中有的是经营中国50强的企业,有的是著名的上市地产商,当然还包括其他领域的名流。”永泰控股负责销售的总经理林秀莲对具体买家始终不愿透露。其称,今年上半年中国买家的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不仅仅是永泰控股,其他新加坡地产公司也纷纷大揽中国买家,年初四家豪宅楼盘组团来到深圳展示;去年一位中国买家在新加坡豪掷2亿港元买入别墅,单价破周边纪录。另外,一位中国北方买主拿着数千万现金全款买楼,在新加坡地产界传开。
  2009年,新加坡房产的海外买家中,中国买家处于印尼、马来西亚之后居第三位,2010年升为第二位,今年一季度已经蹿升至第一位。在中国买家的推升下,商品房市场份额中海外买家也由三成提升至五成左右。
  新加坡住房实行政府主导型的供给结构,85%的人可以申请购买组屋(价格比市价通常便宜一半的政府供给房),高收入者以及非新加坡人只能购买私宅(即高价商品房)。私房分低档、中档、豪宅三个级别,而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涌向了豪宅市场。在新加坡中心商业区,一般豪宅售价折合人民币每平方米10多万至20多万,但面积没有公摊,且送车库。
  限购下的长炒
  新加坡之所以吸引中国内地人,在徐小姐看来,“非常干净,到处都是绿色包围,与其他海滨城市不一样,其海风干爽并无湿气之感。虽说通用是英语,但普通话、粤语、福建话也流行,身处国际化又不失熟悉感。”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认为,中国内地富人在内地已有数套房子,为一线城市限购名单之列,未来二、三线城市也可能加入限购名单,其巨额财富需要找到出口,那么新加坡七成贷款、低至1%的利率成为了理想投资之地。新加坡目前处于低息期,贷款年利率1.5%-2%不等,房贷第一年约为1.2%,其后也不足2%。而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GDP增长高达14.7%,为近三十多年来最快增长。
  “有时候是一种社会气氛的推动,更多的还是寻求一种生活空间,特别是去新加坡。”对新加坡颇有研究的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却认为,这些富人去新加坡买楼投资不是主因,集中性移民外迁的深层原因值得反思。
  徐小姐每次卖楼的时候,也会问买主作什么用途,对方主要回答的有三种,投资、度假、子女教育或移民。徐小姐判断,“他们不是急于短炒脱手的那种,主要还是想长期投资和使用。”陈啸天分析,这些中国内地人更多的还是作为资产分散配置的需要,以规避风险,否则度假、子女教育都可以租住,用不着花巨资去买。

  与新加坡情形相反的是,中国一线城市房市持续退烧,成交低迷。二季度数据显示,开发商在一线地区的结算账户增幅,已连续五个季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