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


 

 

 

 

常常会梦到旧时的高中。古旧的房子,来来往往的年轻面孔,不知名的白色香花,以及路边摇逸的梧桐。没有来由,反反复复,异常清晰。

那年七月,我不负众望,顺利考入国家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正值青春年少,一时颇有些意气风发,以为人生最快乐得意的莫过于此。起先是极爱校园的,尤爱读书林旁边那条小道,两旁缠满绿藤,于头顶处汇集成天然的绿色棚子,虽是炎炎夏季,也能清爽阴凉,别有一番风情。那些枝藤最初并无特别之处,只苍翠欲流,比起夏季一众绿色略微鲜活可爱而已,不料短短半月,突然开出大片大片紫色小花,成串成串,累累垂下,风拂过,校园异香迎面扑来,熏人欲醉。喜欢远远瞧着,那淡淡的紫色便如同丝娟,浅浅的压住周围的花红柳绿,明媚鲜妍。正值大爱红楼之季,想象这树藤该是蘅芜院里杜若、清芬或者菟丝之流。又见那藤柔若无骨,延着两旁松树扶摇直上,颇有些悱恻之意,不由想起那首《古意》“君为女萝草,妾为菟丝花,百丈托青松,缠绵成一家”。于是更爱之。

高中生活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容易,身边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学生,成绩成了衡量大家的唯一标准。在老师软硬皆施的策略之下,大家很快丢失初中三年培养出来的优越感,渐渐沉闷下去。考试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主题。在那样日子里,我们无一例外错过那个年纪该把握的友情和自由,眼神黯淡,面无表情。不是不寂寞的。

每周放假的时候,会独自去坐那班开往小镇的车。在窗口,看外面的济济红尘,也会无比的迷惘,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是否都是如此这般的单调和漫长。基本不和家人述说我的心境,回到家时,大部分时候只是吃光妈妈准备的饭菜,然后睡觉,一夜无梦的度过只维持24个小时的假期。高一结束的时候,自觉已经褪去全部颜色。心里的门轰然关闭,偶尔照镜子,看见自己冰冷的眼神,也有心悸的惧意。对身边同样的面目,有股莫名的恨意,在那苍白的青春岁月里,我几乎认不全自己的同学。那一色的脸孔下,并没有太多人会去在意到底隐藏什么。

也有快乐的时候,夏日的黄昏,能见到灿烂至极的晚霞。会独自一个人站在小河边,对着栏杆看那片肆意渲染整个天空,看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渐渐懂得,向往天空只是因为寂寞。而多年以后才真正明白寂寞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虚张声势。私下里看很多小说,那时候已经开始远离琼瑶,接触亦舒,最爱蒋南孙和朱琐琐的流金岁月。高二的时候,极爱金庸,起先只爱那些古意盎然的书本条目,什么“向来痴,从此醉”,什么“白首相知犹按剑”,什么“盈盈彩烛三生约,霍霍青霜万里行”,让人心神俱醉。陪伴自己的还有无数的唐诗宋辞——那是唯一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阅读的东西。很爱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何等的惟美和情深,那时候自是没有爱情,但也已经懂得憧憬。后来看红楼,林黛玉说,我最不爱李义山的词,惟独爱那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为此宝玉留下了满塘的残荷。甚是纳闷,为什么缠绵悱恻的林妹妹偏不爱同样缠绵的李义山。年少的我并不明白,能写出来的缠绵其实未必真的缠绵,就像能说出的无奈并非真的无奈。

时间久了,也会懂得为自己寻找出口。爱上文学,也尝试写作。很多年后发现,那最最忙碌的三年里,写过的文字反而是最最多的。并无很多的文采和修辞,只是不停的记录自己的悲喜和心情。想起来,那些文字真的带给自己太多的慰籍和快乐,点缀那灰暗的时光。

高二结束后,学校搬址。新校园高楼林立,邮局、商店、银行一应俱全,连树木花草都整齐规范,处处都透着一丝不苟,让人窒息。离开那片绿意掩映的园子,终于彻底心如死灰的沉入无休止的高考复习中。进入理科班,多是为着父亲认为将来好就业,自己不予置否。深知即使进入文科班,也未必真能接触自己挚爱的文学。于是坦然接受,横竖都不是喜欢的,何不成全了爱自己的人?虽然高中三年从没喜欢过物理化学,但并不妨碍我努力的学习希望取得个好分数。中国的教育历来如此,常常本末倒置,让人哭笑不得。多年以后读辛大的《原来你还在这里》,感触良多,那时那点可怜的自尊也曾弄的自己彻夜不眠,苏韵锦的青春岁月概括了一众80后的女子的曾经----包括我的曾经。可惜那个时代并没有出现一个程峥来拯救我的苍白。     

那时候寝室住八个人,因为工作关系,唯独我的父母不来看我。所以最后一年每个月放假一次的日子里,我常常为周日的到来苦恼——似乎要为父母的不到来需要为谁解释似的。偶尔姐姐会抽空来一次,都是大包小包买一堆吃的用的,极力让我快乐。是时,她已成年,有着自己的烦恼,并不快乐。所以我更无意对她述说我的忧愁。有时候大家都试图帮你承担,可你偏偏清晰的懂得,有些东西仅仅自己能够承担,如同那个年代我的学业和姐姐的爱情,一样冷暖自知。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就像莫郁华和苏韵锦。因为没有太多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故只能淡然寂寞的处着。可是仍有大胆先行者,背着老师偷偷的品尝初恋的甜蜜。自然,这两者之中都没有我。我大概是唯一一个到毕业也没认全同班男同学的人。下午下课的时候会对着窗外看校园的园丁悠闲的浇几株小巧馨香的茉莉,校园的暮色里香气萦绕,有股淡淡的惆怅。十八岁的自己忍不住心生凄凉。

这样的日子平静划过,高考如期而至。考试前日,学校安排我们住进星级酒店,接受最好的照顾,确保三天内没有意外。所有的电台媒体对此表现了莫大的关注,连无关的陌生人也对我们报以微微怜悯之意。再一次,年少的我们手足无措,心生狼狈。三年没有去过我学校的妈妈,考试前日和姐姐来看我,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尽力就好,不要有压力。”也许她永远不知道,这句话让我在她走后无法控制的泪流满面。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我此生无法抗拒的亲情。现在想来,考试的经过已经一片模糊。题目的难易,紧张与否,以及身边人的神情,已然褪色。那原本厚重的过程,终于在我固执的记忆长河里慢慢氤氲。

高考结果不竟如人意,那场青春岁月里最重要的秀,我马马虎虎收场。离开学校的那刻,又是快乐又是悲伤,它吞噬我本该流金的岁月,却又给了我此生难以磨灭的记忆,让我余生里无法控制的不断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