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4日 新闻点评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解读下半年经济工作认为实现全年通胀目标难度很大

  党报肯定了中国经济仍行驶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从世界的维度看,9.6%的经济增速位居全球前列,5.4%的物价涨幅也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这份答卷意味着中国仍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佼佼者,然后肯定了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及时、正确、有效的;文中提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的新情况,对稳定物价形势表示仍不乐观,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输入型通胀压力没有减缓,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压力会长期存在;最后在谈到宏观政策时提出兼顾“灵活性”和“敏感性”,既要把物价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点评:如果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不是党报而是央行写出这样一份报告,我会感动到泪奔。可惜我怀疑有生之年都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了。央行听中央的,这才是中国最高决策机构。所以我们的货币政策不具备独立性,市场化国际的央行只有一个单纯的任务,就是控制通货膨胀。我们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不是劳动就业)和物价三者的关系,这三个目标有时是冲突的,经济结构调整本是市场化行为,搞企业的不是被逼的搞不下去一般是不愿意放弃的,管你什么高能耗呢,只要赚钱第一要义(算了,离题了)。其实我想说的就两点:第一,多个目标同时并行,什么目标都不能实现,对老百姓来说还是物价降下来更好,经济慢一点出不了大事,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让他发点寒打个摆子,反而长得更健康;第二,中央的声音已经开始转弯了,坚持控制物价是要的,但如果经济滑坡太快我们会兼顾“灵活性”。虽然我个人建议是情愿经济冷下来,让自我调整和适应,但这事儿党和国家不答应。听党的,跟党走。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8月23日召开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加强和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壮大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加快推进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

  点评:好事好事!就是不知道总工程师这官有多大,搞不好某天工信部部长发言人又出来辟谣。因为媒体把这则消息视为创业板的大利好!太善良太天真了吧?惠及中小企业是对的,但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要分流多少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资金啊?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交易区块的胜利,是中小企业的一个可能性机会而已。

  我们当然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因为中小企民营企业才是真正吸纳中国就业的主力,全世界的经济规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企业本身就是从小发展到大,从大发展到老,从老发展到死的。全世界也没有见几个发展到足够大的企业还有高速成长的空间,这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的。所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就是看他们的中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活力,日本和德国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德国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99%共330万家,创造了57%的国民生产总值和44%的财政收入,中小企业从业人数2320万人,占德国就业人数70%,而与之相反同样在二战后崛起的日本则是以索尼、三菱、三洋、东芝、松下等巨型企业横行天下,在电子信息时代来临后日本庞大的企业呆滞的响应机制,使得这些80年代称霸世界的企业变成反应迟钝的恐龙,面临互联网2.0时代残酷无情的淘汰,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也和日本企业的结构失衡有一定关系。即使是在欧债危机蔓延的今天,德国的中小企业支撑经济的模式,仍然使他们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如果中国要发展中小企,建议既不要当做一句口号,事情一定要落到实处:能不能像当年给外资优惠那样给予中小企减免税赋?能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我觉得这些都是容易做到的,最难的两点在于:能不能放宽垄断行业的进入壁垒,特别是在金融、电信、教育等服务性领域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竞争?能不能让政府以服务者的姿态为中小企业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在德国,由政府牵头的专门为中小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联手合作,专款资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建立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甚至拨专款实施政府参与计划也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德国,如果一个中小企业雇用一个专业技术开发的人员,其工资的40-50%有企业所在地州政府提供。所以和今天我们要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来看,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

  不要以为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也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搞什么所谓的扶持。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的救赎之道,拜托官员们,拿出点谦卑和诚意来。

  史玉柱:拜托国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

  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今日发表微博称中国人寿(601628)不应试图控股民生银行(600016),如民生银行失去民营机制,将告别高速成长。史玉柱称:“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总资产2万亿以上),别倒退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留一块小小的天空吧。失去民营机制的民生银行,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告别高速成长。”

  点评:史玉柱此言是因前几天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人寿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对银行“一控一参”的既定目标。民生银行中报显示,中国人寿是民生银行在A股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4.31%,和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持股4.99%仅有微弱的差距,但要计算上四川南方希望和其他股东,中国人寿要控股民生银行起码拿出百亿资金。不过今年年初中国人寿就出手参与了国家最大的创投基金规模高达600亿元“国创母基金”的发起成立,未来存续期内还将拿出百亿元支持。真要收购民生银行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说,民生银行在深发展受中国平安招安之后内心一定是驿动不已的。有个央企爸爸做靠山,傍上点国字头的央企客户,日子比现在好过得多。

  中国人寿收购民生银行的传闻从去年初就沸沸扬扬了,作为投机大佬,中国企业界跨界枭雄史玉柱能不明白吗?从巨人笔记本电脑,到房地产,然后脑白金到现在巨人网络,这个在业界最聪明的快钱大师,什么时候会在某个领域专注深耕呢?史玉柱明知做不了民生银行的控股股东,还是连续自3月份以来,史玉柱通过旗下子公司增持民生银行A股多达30次,累计买进超过4.5亿股民生银行。按民生银行在此期间的平均股价推算,史玉柱买进民生银行股票至少花了26亿元,其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也由0.65%猛增至2.66%。购入民生银行之后史玉柱再探华夏银行,二季度增持112.06万股,成为第九大股东,是真对银行业感兴趣还是对大佬们并购银行感兴趣呢?在我眼里,史玉柱这个商界奇才就是商界中的王亚伟,而王亚伟也算是投资界的史玉柱吧!

   今天被套的史玉柱点起人寿和民生银行这段绯闻,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笔者联系QQ10110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