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区:面朝大海的舟山群岛新区,春暖可花开?


中国第4区:宁波之锦,舟山之花,一路向海  

 

 

  文|兰马

 

7月7日,对于宁波人来说,在前几个月浙江省刚发布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的核心区——宁波-舟山港海域,仿佛在这一天像拐了一个弯似的,随后被定格成“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个新名词所切割,市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功能区。对于“中国第四区——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一直被称为“舟山市老大哥”的宁波与舟山群岛新区的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微妙改变?

谁占领了蓝色海洋经济的主动权,谁就赢得21世纪的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大发展是无法离开中央政府的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援助。中国前三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快速崛起与迅猛发展,便是成功与借鉴的典范。作为“中国第4区的舟山群岛新区”,已经令浙江省,尤其是舟山人民受到莫大鼓舞,予以寄托美好的愿景。有人担心,如今宁波在被上海、杭州、甚至温州、嘉兴与绍兴边缘化严重的基础上,将再次面临被“舟山群岛新区”边缘化的危险。对于肩负发展中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大省强省”之“国任”的浙江省,那么宁波与舟山群岛新区,究竟是虎豹之争,抑或凤凰合舞呢?

本刊记者在采访与调查中发现,对于“中国第四区——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宁波与舟山皆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可谓是一件“锦上添花”的特大喜事,其方向则是一路海进军!

 

 

 

中国第4区——舟山群岛新区是这样诞生的 

 

  记者从国家权威部门获悉,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亦为中国第一个群岛新区。那么,中国第4区——舟山群岛新区是怎样诞生的?

舟山群岛新区”的概念首先源自于全国原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率领的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项目调研组的一个建议。201034全国原政协钱正英副主席两次率领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项目调研组来舟山考察。在了解了舟山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未来规划之后,钱正英第二次调研中正式提出两个初步的设想:第一个设想就是浙江的产业结构一个重大的调整点,应当考虑电力结构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就是从以煤电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核电为主,同时结合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等,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清洁能源的示范区。第二个设想,浙江的前景应当是调整空间布局,开发以舟山群岛为主的海岛,作为今后浙江和中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浙江省在此后的编制过程中,经过逐步的完善规划,最终产生了舟山群岛新区这一个具有经济改革意义的概念。

2010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对舟山的定位是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2011年初,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关于舟山的表述变成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20113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2011年,6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今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之后,对浙江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一个“国”字号新区就这样诞生了,前前后后只是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与其说是中国海洋经济给了舟山群岛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还不如说是舟山群岛给了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美好未来。中国海洋经济看浙江,浙江海洋经济看舟山,从此,舟山群岛翻开新的一页!

 

 

 

 

不分彼此,上阵父子兵,打战亲兄弟 

 

据记者从舟山调查了解到,舟山人民把“中国第4区——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视为舟山的一次凤凰涅磐,寄予了像“上海浦东新区”那样的都市繁荣与国际时尚的美好愿望。经济发展上素来是“巨人的肩膀”上站着的是另外一个“巨人”,绝不会是一个“矮子”,不会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样感性与伦理。宁波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波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陈飞龙对记者说道:“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对于宁波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宁波人民应该表示欢迎,也应该为舟山人民感到高兴但我们也知道,舟山群岛新区批复后,国家一些优惠政策也会向舟山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对宁波经济,尤其是蓝色海洋经济形成挤压效应,如在大宗商品交易、港航服务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上竞争会加剧。可是目前的舟山面临着缺水、技术配套不全、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等不足,估计在三年内想把海洋经济做到很大的规模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困难。所以,宁波要善于打时间差,以主人翁的精神,而不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抓住机遇,变不利为有利,主动积极投入到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去,以宁波引领浙江蓝色海洋经济,与舟山群岛新区形成琴瑟合鸣的态势。”

“《增广贤文》中说过,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我想,宁波与舟山新区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兄弟之情。宁波有宁波的优势,舟山也有舟山的优势,所以打虎要象兄弟一样一起向前,上阵打仗要团结得像父子一样,只有这样两个城市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舟山定海某企业陈董事长对记者说道。事实上,舟山人民对于宁波经济的发展,仍然像原来那样充满了羡慕与敬意,大多数的市民都欢迎宁波企业家前来新设立的舟山群岛新区投资兴业,共同发展与壮大浙江蓝色海洋经济。在记者的口头调查中,65%的舟山市民认为,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宁波的支持与参与,如何协调两个城市的发展定位、角色扮演、优势互补将成为未来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宁波、舟山两地民众用的是同一种方言,据悉大多数舟山人是从宁波迁徙来的,具有特别深厚的“故乡”情结,一直保持着融合发展的优良传统。事实上,舟山也是宁波帮的发祥地之一。据记者了解,目前宁波购房置业、就业创业的舟山人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有许多宁波居民到舟山发展。“现在的舟山与宁波,有点像上世纪上海的浦东与浦西,彼此都属于大上海的范畴,可是无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我相信,未来的舟山群岛新区与宁波,就是现在上海的浦东与浦西,彼此都很发达,彼此都有优势,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一位在宁波波特曼商务大厦上班的舟山籍白领女士对记者描述着舟山群岛美好的蓝图,“3、5年后,我将回到故乡舟山,准备在新区的繁华商业中心创办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实现我的创业理想,届时我将也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将拥有我的一辆宝马车,每周驶上舟山跨海大桥,往返于舟山与宁波之间,就像是现在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到浦西南京西路那样,心情像花儿一样开”。

记者从海洋地图上看到,宁波、舟山两港口同属一个海域,使用的是同一航道、同一锚地,以及共同的经济腹地,在海洋地理上基本属于“同宗同源”。另外,去年随着舟山大陆连岛大桥开通,以及梅山——六横岛大桥即将开工建设,那么舟山金塘、六横等地的岛屿岸线资源与宁波北仑等地大陆岸线资源完全连成一体,成为同一海岸线使得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经济建设与开发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让宁波“缺席或退其次”,只能与宁波共同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同心同策实施海洋经济国家级战略。对于宁波来说,由于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在海洋经济上抢占了本该属于宁波的“先机”,所以必须采取合作开发,主动融合的方式,借助舟山群岛新区的“东风”,如此,“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共同实施与打造中国海洋经济示范区。

中国第四区——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与其说是舟山人民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历史时机,还不如说是舟山与宁波人民都迎来了一个“双赢”的发展历史时机,都是属于舟山与宁波两座城市新的辉煌,只不过新的辉煌仅仅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更辉煌的还在后头!

 

 

 

SWOT模型,舟山与宁波为“锦上添花”之势 

 

对于宁波与舟山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海港经济,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便提出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规划与建议,并且也予以实施,但是由于舟山的能级太小,宁波的能级较大,以及两个城市的战略方向难以协调,所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进展比较缓慢,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的局势。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和规划研究部副主任张水清对记者说:“舟山群岛新区获批将对宁波与舟山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引擎与捏合的作用,势必把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推向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来。”

据悉,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中国重要的集散并重、以散为主的枢纽港,这不仅仅是舟山群岛新区的功能地位,也是宁波发展海港经济的战略核心,但是由于宁波港连接大陆铁路,背后有大批腹地,更适合海陆海铁联运并行,而舟山港没有铁路的连接,比宁波更适合海海联运,适合作为国际大众物品的中转站和仓储基地,有着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前运后”的先天性优良条件。

记者为了更好表述舟山与宁波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态势,不妨采取SWOT模型,使其更加客观、清晰与简单的给予展示其优势、劣势,及机会点与威胁点。

杠杆效应,舟山与宁波的优势机会中,舟山拥有“中国第4区”建设与开发的政策优势,成为中国发展与实施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与“经济新区”,这是舟山最重要的一张王牌,对中国海洋新产业发展会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但是宁波属于中央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副省级城市,以及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可谓难分伯仲。在地理优势上也是“半斤对八两”,同处一片海域,人脉相亲,产业相融,交通亦相连,但是宁波在经济势力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目前,宁波GDP总量超过4800多亿元,约为舟山的八为此,宁波的雄厚经济实力也将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起到一定影响。事实上,国家政策的优势向来就是一股强劲的春风,春风所到处,自然显现出一片蓬勃生机的景象。上世纪的“深圳特区”的成立,使得东莞这座曾经的落后农业县巧借“东风”,创造了同样快速发展的机会,成为“广东四小龙”,且上升为“世界制造中心”,取得国际经济地位。目前的舟山与宁波仿佛如上世纪的深圳与东莞,皆可在国家政策上做好这篇大文章。

在抑制性,舟山与宁波的劣机会中,舟山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亦薄弱,缺乏铁路等陆运交通网,尤其是发展海洋经济与城市建设人才严重不足,需要引进大量经济建设与管理人才。对于宁波而言,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上,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其国家优惠政策势必纷纷出台,也将引发宁波民企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舟山转移,也会产生项目建设互争、产业结构趋同、产品过度竞争等系列问题,所以对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犹如一山之中活跃着两只老虎,但是如果规划好一座大山的两个山坡的功能定位,跳出所谓“两虎相争”的思维,那么两只老虎将更具威力!因此,在规划层面上,更应强调海陆产业的整体性,跳出就海论海的狭窄圈子,统筹规划海洋经济重点区域,促进宁波、舟山两地共同发展。

在机会效益,舟山与宁波的优势与威胁中,两个城市都属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的核心区区域内,还是国家实施与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21世纪以“得海洋经济得世界”的国家战略的重任,这是最大的历史发展时机,是两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可是,发展海洋经济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战略,将面临系列新的问题,势必是“摸着石头过河”,具有改革与开放的示范效益。

舟山的最大优势是海岛资源、岸线资源的开发潜力大。据悉,目前舟山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18家,远洋渔船312,一直保持在西北太平洋渔场、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南大西洋渔场指标领先和优势地位。另外,舟山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的商业原油储运基地和矿砂中转基地、浙江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目前,宁波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6,远洋渔船31,拥有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推进海洋捕捞减船转产工程和渔船标准化改造,及加强远洋捕捞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一个国家综合性现代远洋渔业中心初具规模所以,宁波在这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基础相对比较扎实。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交易、海铁联运、航运金融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已经形成了炼化、炼油、石化、钢铁等完整的临港工业产业链。据记者从其它渠道获悉,近几年,宁波共有100多家企业定海发展,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目前甬商最感兴趣的是海岛旅游、商贸综合体、临港装备制造业,估计明后年在舟山群岛新区的投资将会超过20亿元。

问题性,舟山与宁波的劣势与威胁中,舟山与宁波将面临来自上海、青岛、香港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城市在发展海洋经济上的剧烈竞争,尤其是来自上海海港经济的竞争,由于上海的国际地位日益显著,宁波与舟山将加快被边缘化的速度。所以,宁波与舟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问题上,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最重要的是加强两座城市的自身建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合力,摒弃“雪中送炭”的“老大哥”思想,以“锦上添花”的合作意识,共同开发舟山群岛与宁波的海洋资源,发展与壮大海港经济、海渔经济、海岛旅游等独具两个城市特色的海洋经济。

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得出他们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舟山的比较优势是水水中转和后发优势,宁波则拥有广阔的腹地、发达的产业基础、良好的金融支撑和灵活的体制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宁波在新区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只有将舟山的政策优势、水水中转的海洋优势与宁波的产业优势、腹地优势和金融等支撑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辐射服务功能,实现共赢。

近日,记者再次从舟山市政府获悉,舟山已经制定出系列引进人才的政策——对落户舟山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团队,一次性提供100万元——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人才公寓住房,3年内减免租金。另外,浙江省委组织部也将在3年时间内分两个批次,选派100名干部和专业人才,采用常驻挂职服务形式,整合省直单位的科技、政策、资金、项目等多种资源,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舟山人民做好了开发新区的准备,对舟山群岛新区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更是踌躇满志,志在必胜!

 

中国第4区:面朝大海的舟山群岛新区,春暖花开?!

 

 

 

中国第4区,甬舟合作跳中国海洋经济“双人舞蹈”

 

77日,在北京召开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对记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述。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目标就是逐步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另外,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对还告诉记者,舟山群岛新区的范围,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就是现有舟山行政区的范围,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头部队,先导区。另外,海洋经合开发试验区也从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总而言之,舟山群岛新区将做作为一个综合开发的试验区,肩负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特别强调,舟山群岛新区在申报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相关部委和中国工程院等给予了大力支持。浙江省将认真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按照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标,举全省之力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浙江省将加快研究完善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制定实施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新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努力集聚创新要素,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探索海岛开发与保护新模式,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但是,舟山群岛新区站在蓝色海洋经济坐标点去展望美好的未来,如果只是单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浙江省的经济援助,好像少了一只可以飞翔经济发展的翅膀。有专家认为,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不能独善其身。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一方面要主动接受周边城市、特别是上海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实行陆海联动、错位发展,尤其要主动融合与联动宁波市,共同发展与开发海洋经济。”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的话具有实操性。

事实上,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是既要与上海、宁波有所联系,又要与上海、宁波有所区别要了解浦东和宁波的发展模式,照搬照抄。宁波是计划单列城市,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发展新区。与宁波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及其发展都与浙江省密切相关而与浦东的不同之处在于,是相差了20年后的后发制胜”。其实,舟山群岛新区是在宁波和上海浦东的夹缝中求发展且强大尽管三者的区位和资源都是极其相近相似,也许从舟山的角度而言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但一旦放到国家的范围内和国际的视野中去审视和思考,其优势还是十分明显。舟山群岛战略地位重要、海洋资源丰富,但真正体现全球一流水准,最具国家战略意义、最具稀缺价值的,还是舟山优越的港口资源、水水中转、水陆中转优势和以岛屿为基地的战略资源储备条件。所以必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与宁波、上海进行良好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善于借鉴日本、新加坡、香港发展与建设海洋经济的成功模式,我相信舟山群岛新区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提出的战略目标。”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崔旺来长期关注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接受记者采访如此说,长三角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缺乏自由贸易港。舟山群岛新区在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十分明显,而与北面紧邻的上海如果能紧密联动,那么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他认为,舟山群岛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在功能上互补,如果两区互动,将形成浦东研发,江浙制造,舟山物流的长三角地区新发展模式。如果说浦东新区是长三角的大脑,那么舟山群岛新区应该成为长三角的心脏与供血系统。崔旺来表示,舟山群岛目前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基地中化岙山基地、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马迹山港以及浙江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浙能六横煤炭中转码头,未来舟山还要建成全国重要的油品、铁矿砂、煤炭、化工品、粮食、集装箱中转贸易加工六大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宁波作为连接舟山群岛新区大陆腹地,两个城市宛如双人舞蹈,舟山发挥生产基地的功能,宁波承担着组织、研究、协调的功能宁波为海洋经济总部,舟山为海洋生产基地,出现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交通同城化的美好景象,共同探索与实施海洋经济新模式,共同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桥头堡、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

 

 

 

 

@罗沙 舟山的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而且舟山还有许多岛屿可以围垦,人口容量比香港应该是多得多。那种以为舟山无土地发展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舟山不缺土地,缺的是腾飞第动力。现在中央给机会了,想必一定能崛起。

 

@兰马 按照浙江省关于舟山群岛新区工作目标: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成型,那么必须动员全省力量去推进新区建设,尤其需要宁波的经济援助与人才、科研的支持,如此可使新区的发展如虎添翼。

 

@黄建钢 海洋经济发展依托的是海洋战略,海洋战略背后是国家战略。海洋战略和过去的两弹一星、建设舟山新区和建设酒泉基地的意义是一样的。长三角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舟山新区同样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所以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更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与重视!

 

 

 

 

 

1宁波,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对比表

 

 

舟山

宁波

海岸线长度

2444公里

1562公里

岛屿数量

1390

531

2010GDP

600多亿

5125.8亿

陆域面积

1440平方公里

9365平方公里

远洋航船

312

31

远洋渔业企业

18

6

2010年海洋经济总量

1436亿

 

 

3500亿

政府扶持力度

五颗星

四颗半星

 

 

发展潜力指数

五颗星

五颗星

国家战略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舟山群岛新区规划》

规划目标

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2015年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

产业布局

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产业五大支柱产业

 重点实施海洋管理提升、海洋生态修复、国内捕捞升级、远洋渔业打造、特色养殖发展、加工物流、新兴渔业培育、渔港产业开发、渔业安全保障建设、渔业科技教育等十大工程

 

 

 

 

 

 

2“中国四大新区”简述表

 

 

 

成立时间

面积

2010

人口

特点

上海浦东新区

2005

1210.41平方公里

268.6万人

我国第一片新区改革试验田

天津滨海新区

2009

2270平方公里

248.21万人

全国惟一聚集了高新区、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

 

重庆两江新区

2010

1200平方公里

170

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群岛新区

2011

1440平方公里

112.13

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详见《东方精英》杂志第8期“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