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步履蹒跚重上路


  近日,中国金融创新的主阵地——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获批继续扩大试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1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人民银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这对于饱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失去航向的中国金融创新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其实,中国金融改革30年历程已经证明,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非但不能停缓创新改革的步伐,还要更加稳健地推动创新进程,以实现金融服务向高端转型。

  中国资产证券化步履蹒跚

  自2005年12月发行的“建元”、“开元”两只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开始,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此起步进入试点阶段。但从证券化的实践看,一直走走停停。2008年5月份以来,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以及国内宏观金融政策连续调整的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举步艰难。

  首先,规模仍然较小且基础资产种类比较单一。从发行规模上看,截至2008年12月底,共批准16单累计667.85亿元资产支持证券。但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似乎戛然而止。其次,监管部门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进一直持谨慎态度。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法海外经验,发展路径上采用了“边试点边立规”的政策推进模式。作为对一项全新而复杂的金融工具的尝试,监管采取了审慎和重在规范的态度:一是法制以灵活度较强但法律效力较低的行政部门规章为主,规范较为原则和“粗线条”,将具体操作规则和许多环节问题通过监管部门行使审批权予以控制,以待积累足够经验择时上升为行政法规或法律。二是试点阶段的对象选择采取了较稳妥和保守的方式。选择信用良好的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和质量优良的资产作为试点对象,采用成熟的技术,以便确保成功操作并树立“标杆”。三是试点审批周期长,至少要半年以上。

  中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回顾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程与生长环境,不难理解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较慢有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可以最终归结为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尚处以零星个案、小规模试点为主的初级阶段。

  首先,机构投资者不愿意花大力气开展投资研究,处于观望状态,投资热情不高。其次,银行内部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证券化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产品理解上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作为发行主体的银行人员也并不熟悉证券化产品,而且内部的投资授信体系多基于单个客户或单笔贷款,对资产包的投资授信机制没有建立。加之这也导致二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不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笔数都非常有限,高流动性所需要的规模数量不足,大部分机构只能选择持有到期。再次,基础资产的类型虽较为丰富,但每种往往只有规模不大的一两单,加上资产支持证券类型分散,档期利率偿付条件等各异,难以形成有效地对流。

  中国资产证券化路在何方

  在金融危机风暴中,衍生产品被妖魔化,变成了造成金融动荡的罪魁祸首。应该看到,深刻的衍生品市场是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不会因危机而改变路径,只会加速修复。金融危机更多体现了对衍生品的滥用,不应该因这场金融风暴的发生而全盘否定衍生产品在平抑风险方面的本来作用。越没有衍生产品,面对全球市场时,遇到的问题就越大。

  资产证券化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扩大规模推出更多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市场人士关注和研究它,才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一、二级市场,使产品焕发生命力。在经历试点阶段的建章立制和树立典范之后,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重新放行,表明中国的金融市场创新重新获得政策层面的鼓励和支持。可以预期,中国政策层面或将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首先,市场管制逐步放松。一是积极推动证券化操作从试点阶段逐渐转入常规发展阶段,不断扩大允许证券化的资产类型和资产规模;二是减少对证券化业务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批,代之以对证券化业务全面而审慎的风险监管,尊重市场主体创造证券化规则的作用,适时将有益的市场经验,例如资产信息披露要求等上升为法律制度规范,借助制度的力量保障证券化平稳发展。

  其次,扩大市场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一是促进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互通,允许同一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时在两个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二是逐步探索包括回购交易,融资融券交易、期权、期货等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与方式,形成多层级的证券化市场。

  再次,丰富参与主体。一是逐步扩大具有业务操作能力的金融机构参与证券化操作的机会,以业务审批代替市场准入资格审批,促使金融机构通过业务竞争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与金融服务质量;二是规范信用评级机构,提高评估公司评级和资产评估工作的透明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结构融资评级技术,逐步建立适应中国证券化操作的信用评级规则与体系;三是逐步扩大可以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群体,除了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入市之外,适度包括目前在信托理财产品中界定的合格投资者及正在兴起的定向理财产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