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e-ink将会成为纸质书的形态之一,并与纸质书一起和以ipad为代表的多媒体电子书形成书籍发展的两大分支。e-ink电子书在书籍的发行体系中替代了平装书的位置
这段时间,可怜的E-ink又开始迎接新一轮的棒杀了。这就是所谓的“过渡形态”论,大意是,e-ink应用不如ipad,体验不如纸质书,不过是过渡产品而已?那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去考虑,e-ink应用优于纸质书,体验优于ipad,为什么一定是过渡产品?
其实,e-ink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来自于对纸质书的仿真,其机理相当于高速无限可擦写的纸张,制作成电子书后,具备了海量存储、运算与互联网能力。反过来看其它的媒体形态,比如音乐,从黑胶到磁带、到CD、到MP3到今天的互联网化。音乐本身没有变化,但呈现能力、存储能力、可复用、无实体化等等的轨迹不是与e-ink与纸质书的关系类似吗?
大家现在都喜欢拿ipad来说事儿,对ipad上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推崇不已。是的,这没有错,多媒体化、社会化、碎片化肯定是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的一个方向,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向。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书籍的存在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纸质书阅读习惯与互联网阅读习惯是并存的而非互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遵从着不同的习惯规则,思考需要安静的环境和消遣需要多样化的刺激一样是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这不会变。
所以,我以为e-ink将会成为纸质书的形态之一,并与纸质书一起和以ipad为代表的多媒体电子书(这一表达并不精确,暂用)形成书籍发展的两大分支。那么?e-ink与纸质书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注意到,亚马逊模式在中国难以推进的一个原因就是发行方式的不同。在欧美,平装书的发行往往比精装书推迟一年之久,这就为与平装书价格相当甚至略低但同步发行的e-ink电子书留出了发展的巨大空间,也就是说,e-ink电子书在书籍的发行体系中替代了平装书的位置,精装书的发行量并未因电子书受到影响。电子书发行的低成本与便捷性大大提升了书籍发行量,收益远大于平装书的损失,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利益循环。大家想必都关注到了2010年电子书使得美国出版业整体产业规模提升5%的数据,需知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ipad多媒体电子书的销售额,e-ink电子书对出版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想起与一位业界同仁讨论到中国现状的有趣观点。他说中国也有平装书,那就是盗版书,如果e-ink电子书是替代平装书的,那中国的电子书内容天生就有盗版的基因。这当然是玩笑,需知盗版书也是要花钱买的,它的存在空间在于价格差,这一逻辑与精装书和平装书没有本质的差别,在中国电子书在合理的定价基础上依然有很大的用户基础。
因此,从这一角度观察去,e-ink电子书不是过渡形态,它将成为纸质书的另一种形态长期存在,也会成为盗版书的天敌。数字阅读的发展是挡不住的,不去疏导,只知堵截,就只能将它逼到歪门邪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