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王聃(长沙 媒体人)
8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楼市限购措施,成了二三线城市限购“首令”。(8月28日《京华时报》)
早在本月上旬,住建部就要求各省住建厅上报即将限购的城市名单,并对二三线城市限购提出五条建议标准。台州市出台首个二三线城市“限购令”,既是某种行政自觉,也折射出了二三线城市政府愈来愈大的房价调控压力。
我们不难察觉到二三线城市“限购令”的政策发轫本意:对于住建部而言,将一线城市限购与二三线城市限购对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联动的机制,让“限购”成为国家意义上一揽子房市政策的一部分。而对于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政府而言,它们更多的是通过抑制进入当地楼市的地方游资,来释放某种政策性的压力。
以上的功能诉求,注定了二三线城市也会如一线城市般成为限购令的尴尬角色。二三线城市也依赖于土地财政,限购也意味着限制土地供应,在行政重压下,地方政府虽出台限购令,但倘若真去行之,不仅财政收入会锐减,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降低,让其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提取量也相应降低。
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到,即便二三线城市社会资本与投机热情真被限购令所打压,那么它虽然短期内给二三线城市楼市降了温,不过于长远地看,逐利的资本又会把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的周边县市,甚至四五线城市,那么房市涨价趋势与调控压力都会以下行的方式延续下去。
限购令所行之地,房价均有下滑与受挫,这点已被一线城市施行限购令后的现实所验证。同样被验证的是,“限购令”只是从供求链上部分抑制房价,不是治本之策,甚至会带来报复性的“逆涨价”。正因为如此,在不要对二三线城市限购令抱太大预期的同时,它的施行必须要更注重“可预期性”与“务实性”:譬如不能以单一的户籍为限制规定,政府力度要集中于对投资需求的遏制上;譬如要广开正规流通渠道引导游资,而不是任其下行;譬如对保障房建设速度要迅速跟上,以时间换降价空间。
置之于更广的观察视野,作为一种常识,解决中国的房市问题,最终需要明确住房的公益性质,也需要改革税费体制,更要让保障性住房成为房屋建设的主体。总之,房价问题终究要回到市场的领域来解决。
王聃:二三线城市限购要走出“逆涨价”覆辙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