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有着中国烟花第一人之称的赵伟平就辞去了熊猫烟花(600599,股吧)董事长职务。
熊猫烟花改名前是大名鼎鼎的浏阳花炮。
花炮是绚丽夺目的,在夜空中看礼花曾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花炮又数湖南浏阳的做得最好。
然而,当2001年浏阳花炮上市时,笔者曾提出了疑问,生产花炮离不开同炸药打交道,是风险最大的企业。这类企业上市,是把风险转到了股市,倘企业发生意外,二级市场的持股者将会受牵连而被炸翻。
没想到笔者一句戏言,竟被言中了。2001年上市的浏阳花炮,2002年至2005年披露的利润竟然全都是虚假的!于是,浏阳花炮ST后成了一只空壳公司。2006赵伟平年耗资1.53亿元通过资产收购、拍买股权等方式,控股了浏阳花炮。重组后改名熊猫烟花的股票亦成为一只大牛股。
放着炙手可热的董事长不当,赵伟平的辞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纯粹从市场角度看,赵伟平的离开并非功成身退,而更像是被迫放弃。此前,他曾因违规炒股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2011年6月27日,熊猫烟花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赵伟平买入公司股票872503股并在六个月内又卖出,违反了《证券法》第47条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及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赵伟平于2011年6月23日将买卖熊猫烟花股票所获得的收益370.63万元上缴公司。按照上交所相关法规,其在受到证监会处罚后本来就理应3年内不能担任高管职务。赵伟平作为公司高管,难道不知《证券法》第47条的规定,又为何要明知故犯?这起看似普通违规的后面,其实有金蝉脱壳之嫌。
首先,辞职受套现利益驱动。就在股市低迷的7月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速度似乎比股市下跌速度还快,仅一个月来已有90多家公司近百名高管辞职。也就是说,7月平均每天有3到4名高管辞职。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最频繁。
高管提前抢跑,目的是尽快套现手中的股权。赵伟平也不例外,从2008年底以来的不到3年时间里,赵伟平直接和间接共14次减持熊猫烟花,合计套现金额约达6.99亿元。而在2011年最近一次减持后,目前赵伟平还持有上市公司3451.63万股,持股比例为27.39%。辞职后便不受仼何限制可随意卖出,全部减持后还可获利近5亿元。
其次,“家庭作坊”式的管理露出弊端。除了违规买卖自家股票,熊猫烟花就曾被湖南证监局“爆出”一系列问题。
莫让烟花遮眼眸。据深交所统计,今年以来有253家公司的上千名高管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减持,累计套现的总规模高达58.73亿元。在全球股市下滑的当下,在职减持正在演化成连公司都不要的辞职套现,这应该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警觉。
尽管我至今依然非常欣赏礼花,但我知道,无比的灿烂后面,转瞬间,便是过眼云烟。
烟花虽美 掩不了高管“忙脱身”的现实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