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风水考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2011年6月20日,我受南康众和医院邀请赴厦门游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因为我受聘于该院做风水文化顾问,为该院调整过风水。是日,早晨7时许下了火车,走出火车站睁开惺忪睡眼,剌眼的阳光直射下来,一群人晃晃荡荡跟着导游去一家酒店吃早餐。
早餐完毕,大家把行李放上大巴就急冲冲驰向南普陀寺。下大巴生向南普陀大门走去,游客络绎不绝,抬头望去南普陀寺在五老峰的苍山环抱中。五老峰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中峰(三峰)、四峰、鼓峰。它们挨个排列,凌空而立,远远望去,宛如五位老髯面天盘座,丛树若须,云雾似袖,故名“五老凌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它们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菩萨,其中观音菩萨为四大菩萨之首。观音菩萨在我国拥有的信众最多,影响最大,人们把观音菩萨视为“善”和“美”的化身。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观音道场除了浙江的普陀山之外,还有福建厦门的南普陀寺。我曾去过浙江的普陀山,这次来厦门游览南南普陀寺,主要是实现我心中的夙愿。
南普陀寺这座占地26500平方米的古刹,闻名中外,是有历史渊源。我从南普陀寺大雄宝殿的石柱上的一副对联读出它的千年沧桑,对联是这样写的:"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清楚地说明,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至今巳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最初由唐代首先到厦门岛上开发的金榜山下的陈氏族人,在五老峰山腰间施田五十二亩作为建寺院的院址而兴建起来的。寺院座落在郁郁葱葱的五老峰间,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郁郁葱葱的南太武山。五代的时候,南普陀寺称为泗洲院。宋代初年叫无尽岩。到了治平年间,也就是公元1064年,改为普照寺、普照院。大约在1341年的元朝年间被废。1368年明洪武年间,由僧人觉光重新兴建,不幸明末时又被战火毁坏。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以后,回到厦门重建此寺院。此寺院奉祀着观音,又在观音的原祀地-浙江的普陀山之南,所以称为南普陀寺。
悠悠岁月,南普陀寺的兴毁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南普陀寺之所以享有重要位置,还在于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中国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7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我们先在南普陀寺院的门前逗留,眼光聚集屹立的七座汉白玉的如来佛塔和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正值盛夏季节,塔前的放生池,碧波之中荷花盛开,水中倒映蓝天、白塔、绿树,呈现一派清净高洁氛围。此时我想到,纵观这个世界战火此起彼伏,中东战乱不断,利比亚的战火正在熊熊燃烧,而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在现实中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文化、宗教、意识形态领域以及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冲突,战争就时刻伴随着人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接踵而至的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阿以战争、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内战、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等。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无比沉重的灾难。这个世界要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那简直是白日作梦。但是,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有信仰价值,它的理念有益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教化人们心存善念,多做好事,为建立和谐人类社会而奋斗。
我们中国现在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营造和谐的内外发展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利比亚也好,伊拉克也罢,都是军事实力落后的国家,落后必挨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带来巨大成功,国力增强,屹立在世界之林,亿万人民从中受益,从旅游业兴旺,游客那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就可以看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
我们依次到各佛殿礼佛后,来到寺院后山,扑入眼帘的是镶嵌在一面大石头上的大大的"佛"字,这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字了,它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间,也就是公元1905年,由振慧所书。偌大的"佛"字,行笔丰满圆润,粗犷豪放,刚劲有力。
人们游览佛寺或道观,埋头烧香拜佛,无暇他顾。对这种功利心极强的、追求形式上礼佛的现象,早被有识之士唾弃:“当今的某些烧香拜佛的人,其内心的意识与佛的本意有许多不相符之处,有的甚至是相悖的。比如有些香火较盛的寺庙,人们都说拜完后很灵的。什么地方灵呢?保佑他多子多孙,保佑他升官发财,保佑他消灾消难,保佑他不受伤害,保佑他权利永固诸此等等。而这些是与佛道中的戒欲、戒贪、空无、奉献、付出等几乎是背道而驰的,那些求佛祖保佑的恰恰是自己的私欲!那些所谓“灵”,只是一种心理状态罢了,和佛沾不上边。更有些财大气粗之人在自己的家里,办公场所里设立专门的佛堂,整天烟雾缭绕。想必这些人很少会请求佛把他们的财富分给社会、分给众生。那些打着飞机去到名刹烧香的人许多未必是真的信佛,或着说是不知佛为何物。”
“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这是最真的、最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佛!把所获取的权力和财富,尽可能地用于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这应是佛的本意。反之,你难以得到佛的保佑,因为你的理念不符合佛的本意。”
其实我们游览名寺,不仅要了解其历史和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还要考察其所蕴涵的其他文化。在南普陀寺院内以及后山的五老峰前,都留下许多历代的摩崖石刻和多块碑记,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载的"飞泉",清施琅将军的"为善最乐",以及抗荷将军沈有容等的题刻,南普陀寺史刻石和憨山大师的警世歌,都颇有价值。碑记有明崇祯十三年林宗载立的《田祖入寺记》,现在嵌在大雄宝殿左边的廊壁上,值得一读。林宗载在寺记中还告诫后人不要砍伐树木,乱采岩石,破坏山林,要保护名胜古迹。这块碑记是一篇重要的地方文献,说明古人对保护生态和人文环境的重视。不过现在保护寺院还要规划周边地区,不要乱建高楼,厦门这方面就做的好。据介绍,新出台的南普陀寺周边地区景观控制规划,规定南普陀周边50米不得建高层建筑,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与保护风景名胜的矛盾。
佛教建筑的风水文化也有讲究,比如,佛教建筑讲究中轴线,中轴上主要是佛殿,两侧则更多的是僧人日常活动的建筑。南普陀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两侧有罗汉堂朝拱主殿。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南普陀寺的雄伟壮观的气势,有一种佛法无边的威严。两侧建筑虽高低不同,参差错落,但绝不会高过主殿,主次关系十分清晰。
经测,南普陀寺依山面海,坐东北朝西南,地势如欲飞的凤凰,左右各有一座高11层的万寿塔作“青龙”和“白虎”,前有莲花池作“明堂”,厦门大学的一些建筑物为其“案山”和“朝山”。 山门寅山申向戊寅庚寅之间界线小空,后依峻秀山峰,依次往后排列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坐向为丑山未向(已丑31度)。
有识之士,考察南普陀寺风水后,达成共识,认为南普陀寺在堪舆方面除了背山面海是其特色之外,在选址方面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寺庙建在一座石多土少的山上。堪舆书称,“仙佛之地,多石少土”,就是说,龙脉“骨多肉少”(石为骨土为肉)之地最适宜建寺庙。五老峰怪石嶙峋,岩泉清冽,在此地建寺庙可谓最合适不过了。
当然对于风水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风水的玄机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凡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文仅抛砖引玉,想必朋友亲到南普陀寺亲自考察一番后,定会真知灼见,油然而生。
(敬告易友:赣州风水养生堂决定将于9月14日举办第五期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报名方式:电话:13766307454;QQ:175613195,421184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