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环说古今
耳环,我国古人称之为珥、珰,在古籍中还能读到珥珰、耳珠、充耳一类的词语,指的也是耳环。
耳环是怎样起源的呢?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一书中写道:“穿耳一事,亦为古时边裔之俗。其起因,当为俘到女子,恐其逃逸,故穿其耳,以便拘管,似与掠夺婚姻有关。”果如所述,可见在耳朵戴上东西,最早并不是作为饰物,而是为了防范妇女逃跑而加给妇女身上的一种“刑具”。后来大概觉得这种“刑具”可以增加人体美感,就沿袭下来了。
外国学者对耳环的起源另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戴耳环其实就是为了显示美。这种为了追求美的享受,不惜伤残身体、忍受疼痛的行为,是野蛮时代的标准之一。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一书里说过,原始民族喜欢把兽爪和兽牙挂在自己颈项顶上,甚至把羽毛插入身体的某一部位,除了想夸耀自己的勇武之外,就是想表现自己有忍受肉体痛苦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显然是身兼战士与猎人的高贵品质,后来的妇女效法了这一行动,于是,在自己的耳朵上穿洞挂耳环,也就很自然的了。当然,在出现了铜铁这些金属后,也有的人因为铜铁贵重而以之为美,借以炫耀自己的财富。
戴耳环的风习,在我国先秦时代即已开始,如今已延续了几千年了。最初,戴耳环不分男女,《诗经》上有诗:“有斐君子,充耳琇莹”,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男子。直至后世,耳环才转为妇女所饰,只有少数民族男子仍有佩戴者。不过,后者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元史·耶律希亮传》说道,阿鲁忽赠给耶律希亮一颗价值千金的耳环,耶律希亮却坚辞不受,回答道:“不敢因是以伤父母之遗体也。”据此,《元史》作者分析说,这表明蒙古人出身的耶律希亮已与汉族同化了。
汉朝建安末年的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对美丽女子刘兰芝的描写,也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执素,耳著明月珰。”这样的诗句,可见当时女子佩戴耳环已成时尚。传说,三国时的美人貂蝉,尽管她的姿容足以“羞月”,连月里嫦娥也自叹弗如,但也有缺陷:双耳垂偏小,故不得不垂挂较大的耳环加以掩饰,结果,细耳碧玉环使貂蝉更加俏丽。发展到后来,每当女孩子到了7—8岁或10多岁的时候,也就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那样的年龄,就要进行穿耳活动了。所以,穿耳成了我国女性的一个标志。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梁山伯发现祝英台的耳朵上有穿孔而产生疑窦,这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无法掩饰的一个痕迹。
给女孩子穿耳,过去多为有经验的老妇所为。这些人手拿银针,或缝衣用的钢针,在火上烧过之后(起消毒作用),即从耳垂体上刺透。被穿耳的女孩子往往叫苦不迭,呼痛不已,有的还引致耳珠发炎。这种对人体伤残的穿耳孔之习俗,与戴耳环和女子缠足、男子留辫,都是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有识之士大力反对过的封建习俗,被认为是野蛮时代男子降服女子的一大标志。
今天,缠足的现象已完全消失了,可是戴耳环,不但在国内,而且在西方仍然照样流行。而今还流行大型耳环。在式样上,长的、短的、方的、圆的,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炫目;质料更是多样,纯金属、宝石、贝壳、塑胶等,琳琅满目,光怪陆离;在戴法上,有戴一个耳环的,有一个耳朵戴两三个耳环的,反正是任你喜欢。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高级住宅区牛津街,有个堪称耳环总汇的集市,专卖耳环。其中有一种土著民族特色的耳环,用木、竹、贝壳、兽牙、兽骨、羽毛一类天然原料制成,耳环上端是一个小环,用以穿在耳珠上,下面悬吊着一个小玩意儿。由于这种耳环既有土著文化和天然情趣,又有精工制造的巧妙匠心,因此常被女士们当作上品。此外,有的人还用竹片编成的小竹萝、贝壳刻成袋鼠树熊、木块刻出土著头像挂在耳朵上,也都很有特色。另有一类配合“前卫式”服饰宽阔、不定形的特色而制作的体积较大、形状奇特的悬垂式耳环,有的以三两个不规则多边形组合而成,有的以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放射”出若干射线作为主体,有的以两三个螺旋体交织在一起组成,还有的根本就看不出是什么图形。这些光怪陆离的图形制作,看起来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但同穿在身上的阔袍大袖,设计貌似不规则的“前卫式”装扮配合在一起,倒是十分相衬。也有一些现制现卖的耳环档,买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摊档主当时就用粗金属丝、金属片钳制出来。有的人还以金属丝勾制顾客的名字来进行招徕。
在万事万物都提倡绝对自由的美国,耳环的式样也无奇不有。有位名叫朱莉斯的艺术家,别出心裁地把微型牙膏做成耳环挂在耳上。而在密西西比州的艾莉斯小姐的眼里,什么样式的漂亮耳环都比不上她挂的两只火蜥蜴可爱。据说这两只蜥蜴会咬着主人的耳朵,除非她把它们拉下来。艾莉斯经常得意地戴着她的活耳环招摇过市,不管旁人侧目或昨舌。更有的小伙子对于女人们的装扮方法,甚至搽口红、涂香粉,均一概予以效法。对于戴耳环,他们自然也不愿让女人们专美。于是,在美国,人们经常可见戴着闪闪发光的耳坠子出入于各种公众场合,而自得其乐的小伙子。谁也不会去理会他,因为这是他的自由。在英国东北部的亨伯萨得郡,更是明确规定,为了贯彻法律,消除特别歧视,规定小学生不论男女,都可以戴耳环到校上课,以此作为实现“男女平等的现代化措施”。这真是荒唐可笑之至。
当然,撇开荒唐怪诞的行为不论,在注重整体美的现代,耳环的搭配也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戴耳环虽然不一定要穿耳洞,但穿了耳洞可选择的式样更多些。于是有人发明了科学穿耳法,利用射枪方式穿耳,既快捷又有药物照料。如今在我国,较受欢迎的耳环,是一些粒状的耳环,特别是新式的粒状耳环。有的女青年为求配衬衣物,也选择装饰性耳环来佩戴。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装饰性耳环花巧多,可依自己的脸型、衣服款式及流行方向而加以选择。
饰物专家们还提醒人们,选择耳环还要考虑脸型和发型。选择原则是:长方形脸,用头发造出刘海来遮掩,耳环不宜长坠形,要简单利落;正方及圆形脸型,头发后梳,不妨戴有坠子的耳环,产生出如长脸型的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年龄、个性、身份、经济能力诸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耳环,千万不要因为赶时髦,反而失去自己的迷人风采。
耳环说古今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