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日,羊城晚报接连推出两篇有关广州地下炒金炒汇的报道,但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地下炒金、炒汇为何屡禁不止?目前有没有监管,力度又如何?有关专家指出,要整治地下炒汇炒金,需要疏堵并举。
屡禁不止
“中国法律不保护地下炒汇、炒金行为。”广东金融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张长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外汇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在广东、福建、深圳等省市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专项行动,共破获10起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案件,涉案金额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火爆的地下炒汇炒金市场,甚至吸引国内正规的交易平台介入。张长龙指出,某些具有法人性质的代理机构,常披着境外“合法”的外衣,租用高档写字楼,宣称与境外知名金融机构合作,得到相关授权,“还常常打着某些合法境内业务的招牌规避政策红线”。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地下炒金市场比地下炒汇市场还要火爆,因为黄金近几年形成单边市,买涨总是能赚钱的,“但黄金的风险其实要比外汇市场大很多,一旦黄金单边市的预期被打破,黄金市场很多参与者要遭殃”。
监管乏力
地下炒金、炒汇屡禁不止,背后是监管乏力。
“长期以来,国家基本对黄金和外汇黑市采取‘放任’的方式。”何志成说,“因为没有立法依据,监管的成本又非常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做市商’的经营模式在国外是合法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依据不硬气。”
“地下炒汇、炒金公司数量多,监管涉及国内多个监管主体、也涉及香港和国外监管机构,因此,监管起来相当困难。”张长龙指出,“境外金融机构驻中国代表处也常常规避中国法律,监管当局对他们的炒金、炒汇行为也无可奈何。”
据了解,中国内地没有一个职能部门可以对黄金行业全面履行行政监管职责,中国黄金协会、上海黄金交易所只能行业自律,中国人民银行只管理黄金现货业务,黄金期货业务归中国证监会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使地下炒金、炒汇公司乘虚而入。
不能光堵不疏
“我们应当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疯狂热衷于这种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炒金、炒汇?这说明了国内正规的外汇、黄金交易平台已经落后于需求的现实。”张长龙指出,地下炒汇、炒金行为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必须严厉打击。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地下炒金、炒汇浪潮,“堵得了一时,堵不了长久。从长远计,‘疏’乃上策。要逐渐放开炒金、炒汇市场,使‘地下’转为‘地上’”。
何志成说:“从长期看,国家应开放外汇黄金保障金交易市场,因为这是国际惯例。去年7月,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开黄金市场,其中提出建立黄金市场的做市商制度,黄金市场将会出现场内和场外两个交易市场。
地下炒金:既然监管乏力 何不开放疏导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