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少花钱 我出口受冲击


  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已形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目前全球市场动荡,经济低谷徘徊,增长预期疲软,这对中国会产生哪些冲击和影响?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美欧日勒紧裤带过日子

  “目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尹翔硕对本报记者说。

  改革开放以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巨大。然而,世事无常,曾经需求旺盛的外部市场突然开始萎缩,这直接影响了出口这驾马车的速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中国进出口占GDP总量超过60%,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10年来,进出口对整个经济增长影响很大,因中国劳动力有比较优势,世界制造业纷纷来到中国,在中国形成加工贸易,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然而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下滑,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回家,出口曾出现了负增长。

  徐洪才进一步分析说,中国的三大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如今,他们的经济都出了问题。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前,世界普遍实行刺激经济政策,政府加大支出,负债高,现在危机爆发,他们都在削减赤字,减少负债,少花钱。三大贸易伙伴不同程度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此需求减少,致使我国出口受阻。

  除出口受直接影响外,我国金融市场也受到间接影响。尹翔硕说,中国因实行金融管制,受世界金融动荡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有传导效应,如在汇率、价格、心理方面有影响。全球股市大跌,这种情绪也影响了我国股市的涨跌。

  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太大

  如今,世界各国经济都得了不同的病症。尹翔硕说,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就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被大补药吊了起来,但是病根并未消除。

  尹翔硕说:“美国是导致此次危机的源头,究其原因,是危机前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民众产生财富效应幻觉、大量超前消费的恶果。”他分析说,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徘徊不前的局面。尽管2008年的危机对其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一方面其积累的问题始终没有真正解决,它的债务也非常沉重;另一方面今年东北部又发生了大地震。欧盟总体上增长一直不快,2008年危机后很快又面临南欧国家的债务问题。

  对于新兴经济体,尹翔硕认为,这些国家近年面临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对付通货膨胀就必须实施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而相对紧缩的政策又会使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

  各国得的病症会不会传染到中国呢?对此,尹翔硕认为,未来几年内美元肯定继续走弱,这将影响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价值。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大,因为陷入债务问题的南欧国家与我国贸易总量不大。中国出于稳定世界经济的考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买欧洲的债券。但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欧盟经济不好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日本与我国是贸易逆差国,一定程度上依赖我国,因此日本对我国经济影响不会太大。

  专家们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不会太大,只要欧美经济能稳住。另外,我国2008年以来开始进行结构调整,现在出口产品的价值在增长、数量增幅在减少。我国还在开拓其他市场,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一直在增长。

  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

  面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我国如何应对?

  徐洪才认为,当务之急是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出口的方式,发展内需驱动型、消费拉动型经济。同时要调整经济结构。

  徐洪才提出七大应对措施,他说,一要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二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业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三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转成城市人,他们可令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产生新的投资需求;四是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否则穷人没钱消费,内需很难起来;五是要加大教育科技投资,教育可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建立创新型国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六是要国企实行分红政策,不要让国企的收益只烂在自己锅里,国企是人民的,要让全国老百姓享受国企的收益;七是金融方面要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支持民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在解决内部问题之余,尹翔硕指出,还可以对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通过二十国集团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同时,继续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更多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