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走进秦岭深处的人,总能见过杜鹃花,那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海拔地带。哪怕六月积雪,傲雪迎霜的杜鹃花依然卓然开放,成片成片的红色小花铺在山梁上、山坳里,绘成一片壮丽的景色,映红了天空,渲染出一派生机。
在秦岭北麓、沣河两岸的西周丰镐遗址上,乡亲们常常念叨着一位待人和气、充满爱心的普通户籍女民警——杜娟,她犹如秦岭山上的杜鹃花,怒放着青春的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谱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时代新篇章。
派出所里“报警声”
“哇……哇……”随着马王派出所院内响起一阵响亮的小孩啼哭声,所长张军选赶紧从办公室出来朝着户籍室喊道:“杜娟,报警了,赶紧出警啊!”只听户籍室那边应道:“呆会儿,让我先把这几个户口办完。”原来是杜娟的孩子又哭了。3个多月来,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对这样的啼哭和问答再也熟悉不过了,因为只要孩子哭闹,都被他们戏称为“报警”。对群众的报警不能推、也不能拖,但对自己孩子的“报警”,杜娟则是能拖就拖,决不影响户籍室的正常工作。
杜娟今年29岁,2001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直在地处偏远的的沣河两岸的斗门、马王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十年寒暑,她兢兢业业,没有休过一次年假。特别是怀孕生小孩后,为了不影响工作,还在哺乳期的她将仅刚过百天的孩子带到派出所,每天来回奔波百余里路,坚持给群众办理户籍。她的执着和敬业,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她是一朵美丽的“杜鹃花”。
马王派出所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两个乡共3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万余人,所内编制民警15名,而户籍民警只有杜娟一人。由于工作繁重,结婚三年多,她一次次搁置了做母亲的想法。直到2010年10月,杜娟终于要了小孩。休产假期间,所里户籍室户协员小左想请教有关业务,可想到人家坐月子而有所顾忌,杜娟知道后连声说:“没事,没事,有啥就问。”于是在产房里,杜娟一边照看着婴儿,一边通过电话耐心指导小左工作,生怕一个小小的闪失给群众带来麻烦。
实际上,就在孩子出生前,杜娟还挺着个大肚子耐心给小左讲解需要注意的业务事项。距孩子的预产期只剩下三天了,杜娟身体浮肿得厉害,腿脚发亮,血压升高,说话也很困难,整个人精神疲倦,脸色发白,家人万分担心,劝她就别操心单位上的事了,先住到医院去,杜娟全然没当回事:“我没那么娇贵,休息一下就行了,把工作安顿妥当才踏实。”临产前一天,杜娟由于血压升高过快而昏倒了,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怪罪道:“为什么不早点来?刚才情况十分危险,要不是抢救及时,大人小孩都保不住!”
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未褪去,杜娟马上领教了抚育的艰辛。小家伙出生快百天了,一口奶粉都不吃,必须母乳喂养。杜娟的爱人在基层派出所任副所长,平时一大半时间也都守在所里;父亲虽然是一名退居二线的老民警,却是个工作狂,每天还在单位忙前忙后;在农村老家的婆婆患有脑溢血,行动不便——原本设计好的照看方案宣告破产。杜娟原以为,家庭和工作就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织在一起,可随着孩子的出生,她面临着最艰难的抉择,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
人们歌颂伟大的母爱,首先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身为人民警察的杜娟也和千百万个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小女儿呵护有加,舔犊情深,可为了方便群众,不影响工作,当临近产假结束,孩子还未断奶时,她就索性拖着身患多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母亲带着孩子一块奔波在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上。
说起派出所的“报警声”,教导员肖全升充满了愧疚和无奈:“三伏天,派出所院子里也没有个荫凉地,老人就抱着孩子呆在二楼的宿舍里,看着真惜惶!谁都知道孩子小需要照顾,可杜娟上不了班户籍室就得关门了,群众的事谁给办?每次听到孩子哭所领导都很揪心啊!杜娟每月往返光汽油费就近千元,剩下那点工资还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够紧张的,我们总觉得亏欠了同志。”
杜娟依旧整天风风火火得忙活。工作多年,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当天的事当天完,不然心里直发慌,晚上连觉也睡不好。马王派出所辖区人口众多,每天前来办理户口、咨询政策的人络绎不绝,杜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当孩子的哭闹声传遍院子时,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孩子,妈妈在工作,妈妈一会就来看你。”等下了班,看着女儿嗷嗷待哺的眼神,那一刻,杜娟心里被自责深深剜了一刀。老母亲怨道:“三个月了,孩子才长了一斤,有你这样当妈的?”抱着孩子的杜娟眼圈红了:“妈,别说了,谁叫我是个警察哩!”
一天,一个老太太来到户籍室,颤巍巍地捧出一双虎头鞋和一身小棉袄递给杜娟:“女子,你上班带个娃真不容易,我纳了双鞋,做了身衣服,你给娃穿上吧。”一股暖流从杜娟心底涌出,她急忙站起来说:“婶,太感谢你了!”老太太笑着说:“感谢个啥,上个月我来办事,娃饿得直叫唤,你也顾不上管娃,真把公家的事当事干,把派出所当成家了。”
人民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好的鼓励。杜娟对孩子少了一份母爱,对人民群众多了无限关怀,她以一个普通民警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挚爱的公安事业中,实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好评,提升了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一块匾牌 鱼水情深
“叔,拿好,这是你的身份证,要保管好啊!”“姨,要给孙子报户口啊,还缺孩子父母的结婚证和准生证,我给你写在纸上,你回家把缺的东西拿来就可以办。”听到这,你别以为这都是户籍民警的关系户来办户口了,实际上他们都是马王派出所辖区的村民。在杜娟眼里,任何一个前来办事的普通群众都是自己的亲人,那些亲切的话语,她每天要说上几十遍、上百遍。
杜娟2000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最先分配在斗门派出所担任户籍内勤。工作头一天,老所长石志新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户籍工作每天都要接待方方面面的人,所里的精气神都在里面呢!凡事都要做得端行得正,千万不敢把这块牌子毁了。”杜娟把这话牢记在心里,感悟在实践中。由于农村一天普遍吃两顿饭,很多时候,杜娟中午都忙着加班,领导或同事喊她吃饭时,她总是说“别急,别急,叫我把事办完”。杜娟想,群众来一趟不容易,宁叫我等群众办完事,也不能叫群众等我一个人。
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有时候需要的就是那么一张笑脸和一句贴心的话语。“把群众当亲人”是杜娟10年工作的最大感受。对待每位前来户籍室办事的群众,杜娟都热情地微笑服务,来了长者,她都主动地叫一声“叔”或“婶”,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可别小看这一声轻轻的称呼,它可以让急烦不安的办事人悄悄坐在椅子上静心等待,让群众看到人民警察热心为民服务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时间长了,辖区群众都说:“杜娟这娃没架子,见人啥时都是个喜模样,我们办事来心里都舒坦!”
正因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杜娟总是热心解决群众遇到的难肠事。2004年户口核查工作中,当杜娟来到斗门常白村刘老汉家中时,发现老人的两个孙子没有户口。原来刘老汉的女儿早年被拐卖到外地,后来在怀第二胎时,男方放松了警惕,她趁机带着大儿子逃出,辗转回到老家后生下了二儿子。祸不单行,孩子出生3个多月,刘老汉的女儿病亡,两个孩子都留给了老人。这件事情办理起来很棘手。按说杜娟完全可以让刘老汉自己准备相关材料,可对一个不识字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比登天还难。杜娟及时与分局户政大队取得联系。调查走访了村干部及村民,核实情况属实后,亲自完善材料,送往分局户政大队审批,最终解开了困扰刘老汉心头多年的疙瘩。当接过户口本时,老人激动地老泪纵横,半天说不出话来,眼神分明流露出对派出所和对杜娟的感谢和信任。
女人如花,说得不仅是女性的美丽,也包含着女性的善良。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弱势群体,杜娟总是尽全力相助。灵沼乡阿底村的童汝谦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伴去世多年,儿媳1993年因病去世后儿子也随即失踪了。多年来,他只身带着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苦苦度日。2001年3月儿子才回到家,4月又因病去世。童老汉前几年也没太在意孩子的户口问题,现在两个孩子都已成年,面临着找工作、成家等人生大事,他忐忑不安地走到了派出所……面对这个多灾多难的特殊家庭,杜娟立即请示上级,并和警务室民警一起走访,发现老人家境非常困难,乡亲邻居也纷纷讲述童老汉的不幸。回到所里,杜娟立即将调查情况报给所长,在最短时间办好了两个孩子的户口,祖孙三人感激地放起了鞭炮,送来了感谢信。
2007年11月的一天,杜娟送完最后一批群众,忽然发现墙角孤零零蜷缩着一位老人,一问才知道,老人是斗门牛角村的,今年70多岁了,和村里人一起来镇上办完事后,走失了不知咋回去。就一直蹲在派出所院子。起初大家都以为他在等人,也没在意。初冬的傍晚已经很冷了,老人冻得瑟瑟发抖,杜娟赶紧把老人让进屋子,端来了热水,买来了面包,等老人缓过精神后,又开车将老人送了回去,她回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
好口碑是长期历练积淀的结果。一件件,一桩桩,在老百姓眼里,杜娟做的都是些善事和好事,他们怀着感激之情送来了感谢信,而且一定要贴在派出所门口最醒目的位置。可杜娟虽然做事高调,为人却十分低调。只要知道了群众来送感谢信,她就连忙致谢,但说什么也不愿让张贴。在她看来,之所以推辞,就是因为自己只做了份内的事。不值得大肆张扬。
谁都不能低估群众迸发出的热情和创造力。2006年5月的一天,斗门镇齐曹村村委会敲锣打鼓地为这位普通的户籍民警送来了书有“鱼水情深”的牌匾和感谢信,《西部法制报》《长安报》及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面对完记者的“长枪短炮”后,杜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但更多的人知道了公安长安分局有这样一位“杜鹃花”,有人来派出所办事时就会问起:“你得是电视上宣传的那个杜娟?”她只腼腆地一笑;“没啥,没啥!”
如果说作家对生活要有一根敏感的神经,那么杜娟对人民群众也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她从别人看来极为平凡的简单事中,用爱心去感受,用慧眼去观察,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我是一棵小小草
有人说,追求完美的人是梦想者,因为这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事情。杜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人民群众的满意就是她工作的最大乐趣。但她说自己不是梦想者,而是理想者——梦想遥不可及,而理想只要有艰辛付出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户籍室业务接触面广,政策性强,程序较复杂,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更加方便群众,杜娟长年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中,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所有来户籍室办事的群众,她总是微笑着予以接待,询问所办事项,坚持能办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耐心对群众解释清楚。对于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杜娟都认真将所需材料写于便条上,递到群众手中,末了还要叮嘱一句“在这里看好,不懂的问,我给你解释”。这样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她却说:“群众来一趟不容易,少跑几回路实际上也减小了我的工作量,而且群众也觉得贴心满意。”这一招好评如潮,前来办事的辖区群众高兴地说:“一张碎纸片片真管用,让我们少跑了多少冤枉路!”
杜娟还惦记着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来户籍室的群众。在户口核查中,她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是自己或者家里人没有操上心,有的道听途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的地处偏远加之身体患有疾病等原因难以出门,还有的因家庭矛盾造成户口没有报……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户籍难题便成为考验基层户籍民警执行力的“试金石”。针对这些情况,杜娟坚持每个月抽出几天户籍室业务量相对较小的下午,深入辖区走访调查,了解哪个村有哪些户口问题需要解决,现场答疑解惑。
斗门冯三村的单均文的妻子刘芳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结婚从外地来斗门冯三村成家,但没有领结婚证,也一直未迁户口。现在儿女长大要嫁人,方才又想起登记户口。杜娟了解情况后告知夫妇二人应先补领结婚证,将户口转过来,方才可给子女报户。刘芳梅多次回娘家寻找户口未果,且原籍派出所不予以恢复户口。刘芳梅成了一个“黑人”,万般无奈中,她又来到了斗门派出所户籍室。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杜娟积极与分局户政大队沟通协商之后,对其户口予以登记,并对其两个已经20多岁的女儿的户口也予以登记。
户籍工作绝非易事,有时还要受到群众的误会。每当这时,杜娟总是从自身寻找不足并加以改进。河南女青年高玉梅早年嫁到马王镇石桥村后,到马王派出所申请迁移户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审批办结。一天,她怒气冲冲地来到户籍室大吵大闹,杜娟等她发完脾气后询问了情况,原来这是以前的事情,她并没有经手,但还是详细核对受理登记,当即表示尽力帮她解决。此时,杜娟已怀孕7个月,她亲自给高玉梅的户籍派出所发函,挺着个大肚子奔波于马王所、分局和市局。当高玉梅拿到准迁证的那一刻,激动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年的难题一周就解决了!高兴之余,她深为先前的无礼而不安,主动关心起杜娟的身体状况,热心提醒怀孕时应注意的事项,杜娟用真情换来了真情,群众乐意和她心交心了;这种感情的丰盈互补,显得是那么的温馨和动人。
2004年冬,全市开展“人像采集大会战”,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杜娟天天加班到深夜,农村派出所没有暖气,天寒地冻冷,手脚冻肿了,连鞋也穿不上,她只好穿着拖鞋加班,脚手被冻得又红又肿,以致脚都冻烂了,但她不一声不吭,更不用说叫苦叫累了,确保了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期间,分局领导和户政大队领导多次看望,对她的工作表示认同和鞭策,至今脚上的疤痕还清楚地记录着哪一个个不眠深夜里的艰辛。
2006年是全市换发二代身份证的头一年,斗门辖区人口5.6万人,工作任务繁重,每天都涌进来上千人,院子里黑压压一片,门外卖馒头、面皮的挤成了一堆,杜娟主动放弃休假,吃住在所里,在正常办理户籍的同时,加班加点办理二代身份证,不分上下班,不吃中午饭,等送完最后一批办证群众已到晚上八九点,她然后再在电脑上合成制证,每每忙完天都蒙蒙亮了。2006年7月,斗门派出所办证量达到8100多,创造了单机办证的最高记录,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工作任务,名列分局前茅。一个多月后,家人重新见到了杜娟——人瘦了一圈,20多斤没了。
一朵杜鹃花儿红,朵朵杜鹃连成片,便化作火红火红的海洋——这就是老百姓说的“映山红”啊!杜娟这朵永远美丽的警花,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满腔赤诚,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热心解决群众疾苦,在基层岗位上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把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是呀,基层稳则社会安!千千万万个政法干警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青春,鞠躬尽瘁,构筑起了和谐社会的土壤和基石,犹如朵朵杜鹃花,汇聚成西安政法战线上火红火红的映山红。
“巾帼不让须眉”是句古话,它展示了女性以柔克刚的天赋。虽然从事的工作没有刑侦大案中的惊心动魄,也没有抗洪抢险的惊涛拍岸,杜娟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先后多次受到分局嘉奖和上级表扬: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分局嘉奖;2007至2009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0年被分局、市局、省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哪是什么花呀!顶多是一棵小小草。”杜娟笑着说。这是她的理想吗?扎根泥土中,不与花争芳——其中有什么样的寓意呢?其实,不论是花还是草,有花有草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不信,那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沣河可以作证!(本刊记者 任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