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不乖难管,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毛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承担孩子思想教育及智力开发的主要作用,应主动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孩子一起抵御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孩子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第一要弄清角色。以往,家长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家长具有最大的发言权。而随着社会民主、开放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家长做一个通情达理、善于沟通、善于自我批评和调适的人,既是家长,又是孩子的朋友。作为家长,过分的严厉和过分的宽容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家长,要想在家庭教育中少走弯路,应注意一下几方面:
首先,发现孩子错误,应及时引导,忌大加谴责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总爱大加谴责、恐吓。其目的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探索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的危害,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心平气和地引导其认识并改正,也许效果会更好。
其次,发现孩子优点,应积极肯定,忌视而不见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鼓励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有的家长却信奉“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的观点,往往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这是完全错误的。
再者,培养良好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很好。需要注意的是,执行这些规则时,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总之,教育需要严格,但更需要宽容。
再次,作为家长,应明确规则、善于引领。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过分照顾,过多地干涉了孩子生长的空间和自身人格的建立;有的家庭又过度放任,任由孩子兴之所致,两种极端态度都不足取。家长不应见到孩子遇到问题或预计到会出问题就频出“援手”,这样会挫伤孩子自主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有的家长还经常说“你应该这样”,而不喜欢问孩子“你怎么看?”“你准备怎样做?”我们应该在孩子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再进行指导,这样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要以方法引导为主,要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方法,而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的训练和养成更是一种方法的教育。有学者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诚然重要,情商更是关键。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培养他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正面教育外还要适当给孩子提供一些艰苦环境的体验,采取适度的责与罚,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利益冲突时,帮他们学会明辨是非,所有这些都是更重要的方法培养。
最后,家长应做好榜样作用。以良好的言传身教,教育和感染孩子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的就是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与途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心理学家说,孩子的优点是父母的,孩子的缺点也是父母的,道理即在于此。现在许多家长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不合理的现象的评论,都可能动摇孩子的政治信仰,产生模糊认识,产生与学校正面教育的对立;有的父母背后说张家长、道李家短,有的则行贿受贿,还有的父母文化品味低下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思想与行为。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起典范作用,创造一种健康、和谐、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围,以给孩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终生受益。总之,家长如果能够理性地、科学地认识家庭教育,明确角色、确定目标、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当然,要想孩子各方面都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发展。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努力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