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三分 “大合肥”城市圈探头


  安徽省政府8月22日宣布,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安徽地市级城市巢湖市拆分,其辖区分别划归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管辖。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马鞍山市辖3区3县,芜湖辖4区4县。其中,合肥市面积扩大40%,达1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了南京市,安徽打造“大合肥”都市圈,加快皖江经济带崛起的计划可见一斑。

  “这样的拆分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安排,也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冒险。但是,此次拆分是否能够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都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城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吕连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道。

  巢湖一拆为三

  此次撤销的地级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在此得名,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拆分后,设立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此前作为地级市的巢湖与同处江北的合肥以及江南的芜湖、马鞍山相邻,都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至此,巢湖拆分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地级市也从9个减至8个。

  巢湖市襟江而又拥湖,是江北岸的一座“鱼米之乡”,区位独特。但为何偏偏是巢湖被拆分呢?吕连生向记者表示,长久以来,巢湖的工业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经济体量与周边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相比,差距日益加大,遭遇被拆分的命运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资料显示,合肥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5万,2010年GDP为2702.5亿,在四个城市里面,GDP总量最高。芜湖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2010年GDP为1108.6亿元;马鞍山市1686平方公里,人口129.1万,2010年GDP为811.01亿元;巢湖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4万,2010年GDP为615亿元,显然落后了一大截。

  2010年,皖江示范区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66%,这其中主要就由上述四市贡献,而巢湖的实力相对较弱。区域经济专家表示,发展皖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扫除行政壁垒,巢湖被拆分,原因之一是这个县城模样的地级市,小马难以拉动大车。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作为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明确以“一轴两核两翼”的区域结构发展。其中“两核”即合肥、芜湖——安徽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打造合肥和芜湖这两个增长极,拆分实力最弱的巢湖市势在必行。

  力捧“大合肥”建安徽经济中心

  安徽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既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纽带,也是衔接东西部经济的重要桥梁。“如果安徽经济不发展,不能够紧跟东部地区的脚步走向振兴,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平衡也是存在较大影响的。”吕连生向记者说道。

  安徽方面称,巢湖如此分拆,不仅改变了安徽省传统的行政区域和人文地理,也可能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城市带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一个“新合肥”区域性大城市将带动皖江经济带的发展,新安徽呼之欲出。

  “巢湖地级市分拆后,合肥市受益最大,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几乎成为合肥的‘内湖’。原来远离合肥市中心的滨湖新区,区域重新划分之后可以视为是合肥的新中心了。”吕连生向记者表示,这样使得传统意义守丧的江淮流域,更靠近淮河的合肥,一跃成为长江边上的超大城市,从地理面积讲,甚至超过南京和武汉。

  据接近安徽省政府的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表示,安徽所以做出把巢湖拆分这样的大手笔、大决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扩大合肥的管理范围和区域,建立以合肥为核心的安徽自己的经济中心,而不是过度依赖南京的辐射。

  区划调整后,不仅是合肥,芜湖、马鞍山也受益匪浅。三市连成一片,所形成的集群效应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皖江经济带的发展,从而加快安徽真正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互补性强,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交通物流配套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基地。”吕连生向记者表示,长三角向泛长三角腹地扩展,第一站就是向安徽拓展,而皖江城市带有望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加剧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竞合

  南京市住建委研究室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陆玉龙认为,南京都市圈是地跨苏皖两省的都市圈,影响范围沿长江上溯,从马鞍山、芜湖直抵池州、铜陵,这些地区一直是南京的“菜篮子”、大市场、旅游目的地。合肥经济圈建立后,客观上和南京都市圈形成竞合态势。

  “不过,更理想的是打破行政分割,建立地跨苏皖两省、连接东部中部两大经济带的‘宁合都市圈’。国务院在长三角规划中对南京的定位是辐射中西部、带动皖江城市带发展。南京到合肥动车才50分钟,只有联合才能避免‘两伤’。”南京市社科院博士丰志勇告诉记者,这一切市场会做出选择,合肥的土地、人才、商务成本要比南京低,而南京的科教水平高,其实就是把自己强的地方做得更强,发挥优势就行了。

  早在巢湖市被拆分之前,江苏与安徽就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这在巢湖体现得更为明显。“巢湖按照建设南京卫星城的定位,将继续加强与浦口、江宁的合作,尽快实现与南京浦口区的交通联网。”原属巢湖现划归马鞍山的和县县委书记吴桂林在201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和县许多化工、房地产、现代农业等项目投资主体均来自江苏,南京人餐桌上的蔬菜有很多来自和县。

  “巢湖分拆,安徽通过区划调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的联系趋向紧密,但不能说马鞍山、芜湖从此和南京的联系就削弱了。”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认为,从区域经济学分析,长江经济带是流域经济,呈现梯度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对长三角的功能定位中就有一条,江浙沪“一体两翼”发展后,要带动中西部省份发展。现在,江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了,部分产业要转移,“邻居”安徽肯定最先受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