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重提话刘翔


  

  当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110栏项目,因脚伤退出比赛之后,虽然也有不少理解和同情的人,但抨击他的人实在多极了。现今刘翔伤病后复出,并取得不错成绩,抨击他的人依然不少。

  抨击者的理由大抵有以下几条:刘翔欺骗国人、刘翔是逃兵、刘翔的退赛时机是为避免广告减少由其团队安排的。有的抨击刘翔的人,还把刘翔退赛时的脚踢墙壁作为讥讽攻击的着力点。虽是近于旧事重提,在此,我想以自己的业余爱好作分析的经验基础。

  回想三十几年前,鄙人在空军服务时,是把长跑作为自己的主要体育爱好活动的。某一年,参加了全师业余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比赛,取得了第二名;此后一直参加全师的业余运动会,牢牢占据长跑比赛第一名十年以上,直至退役。其间,只有一次比赛中感受到了压力,那是一位在少体校接受过训练的年青的浙江老乡,后来我们还成了好友。可惜不过两年,他就退伍了,也与他失去联系。当时参加这样的比赛,那有什么名利可言,不过是争强好胜而已。而我的身体条件其实并不能算好。后一阶段和远比自己年轻的小伙子比赛,身体条件更有明显的不利之处。

  同事、朋友之间谈到我的长跑时,大家总是异口同声地认为:你毅力强、耐力好;我总是回答:光靠毅力、耐力,长跑比赛不可能有好成绩,必须有持续的较高速度。由此使我悟到:真是隔行如隔山。这还使我想起毛泽东一句颇有名的话:“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讲,这话确有道理,但也限止于此;从另一也很重要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样。我是从一个本地相当有名的医生友人听到她的看法后受到启发的。她的见解:入门是很难的。她进一步申述的含义是:有的人尽管在某一行当做了多少年,却一直没有掌握该行当的关键,不过是混过来而已。而这样的人又往往不能觉悟到自己的真实状况,数量不少的旁观者也误以为其人已是行家里手。这确实揭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话扯得长了些,回到鄙人的长跑实践。鄙人虽不是专业长跑运动员,而且也从无这样的意向,但要在师级部队的业余运动会的长跑项目雄据10年,岂是容易事。就我而言,每周作为健康锻炼的数次几千米的长跑中,平均速度都是较快的,明显高于一般的慢跑者。不管是出于爱好或习惯,还是自我加压,这都要付出较多努力。

  但我不过是很低层次的业余长跑爱好者,要长时期名列小范围内的某项目成绩前列尚且不易;无论那一项竞技性体育项目,名列世界第一、保持一流水准,不但难度极高,而且罕有实现可能。放眼当今中国,有多少人能做到?——别的国家同样如此。当今中国,数量颇不少的一些人,却是如此刻薄斥责。

  再讲一点细节。当年,我是看了北京奥运会110栏比赛直播的。刘翔的退赛,是在该项目比赛第一次起跑时有别的运动员抢跑之后。随之才有刘翔脚踢墙壁的景头,竟也成了被讥讽的情节。从比赛过程看,假如第一次起跑时没有人抢跑,更大可能,刘翔将带着伤痛勉强跑完全程,或者受伤加剧被迫中途退赛。那对刘翔的运动生涯影响如何,就难预料了。而一些人,一方面对现今已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竞技体育比赛,硬充内行;另一方面,进一步充当政治裁判员的角色。恐怕再怎么与之讨论,也是讲不明白的。

  20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