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补县域经济短板有经济发展眼光
李华新
最近,宜宾市长宁县摘得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中的示范县奖牌。与此同时,入驻该县宋家坝产业园区的五粮液普什集团醋酸纤维公司系列产品填补国内三项技术空白,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 2011-08-05 来源:四川日报 )
环境好、产业壮,这是长宁县的现状。2010年,该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63亿元。然而五六年前,该县还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长期徘徊在三四千万元基础上的农业县。“市里强力支持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补齐了县域经济短板。”长宁县委书记曾健说。
低起点,大跨越宜宾市的10个区县绝大多数经历了像长宁县这样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经济发展中如何使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弱势项目,能够在发展中得意强化,或是工业强县战略中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重要路径,那是必须要新型工业化路径。低能耗、高效益是新型工业的标志性特征。将市属优势企业向区县延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为代表的宜宾三大市属企业开始了区县发展战略。
而宜宾作为一个在酒业的发展拥有特色的城市,其基点还是农业的基础,因此要使得限于经济有一个新的跨越和发展,那就需要用心的发展思维来为宜宾的发展重新布局,位于长江之滨的江安县阳春工业园区,4年前还是河滩地,随着天原集团公司入驻,这里形成了以化工产业链为特色的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去年,园区实现产值69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0亿元。”江安县委书记虞平透露,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领跑全省68个丘区县。
天原集团入驻江安不久,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引进国际一流技术,投资兴建的醋酸纤维项目落地长宁;丝丽雅集团整体搬迁进入翠屏区盐平坝产业园区,同步实现产业升级,并将产业向屏山等区县延伸。而在支持的发展中,作为一个地狱经济能够做到的就是要放权, 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宜宾市在简政放权、政策扶持、培育队伍、技改等方面加大力度。
也就是把市属优势企业向区县延伸,“十一五”期间, 宜宾市推动1459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41个重点技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有力支撑了工业发展。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宜宾工业不断壮大,现已覆盖32个工业大类,工业产品达70个,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447.71亿元。伴随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宜宾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高速增长,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38.5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70亿元,净增6倍,年均增长39%,改变了市强县弱局面。
假如说,宜宾经济发展的短板,能够被发现,进而得以克服的话,实际上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中的一种发展,也是对那些传统的工业项目来进行的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是有所放弃有所选择的进行项目筛选,并用高起点的项目来取代那些经济效益较低的项目。如此的这一发展路径,在起初是不会迅速地就能得到较高的GDP数字,但是,其后劲和发展的潜力却是潜力巨大的。
在两化建设的过程中,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真是一个不错的具有眼光的经济发展战略。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