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给美国降级是全球共同的挫败


  上周末,标普调降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美国丧失了3A评级,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评级中被降级。

  从短期和表面看,丧失3A的影响是有限的。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鉴于美国债市和美元的特殊地位,降级不会导致美国国债卖不出去,而美国经济形势虽然并不理想,但经济各层面的泡沫化因素并不多,政府也依然拥有可信的偿债能力。一言以蔽之,即美国的确没惨到借钱还不起的地步。

  标普降级事件发生后,奥巴马、盖特纳先后发表言论,抨击标普的做法“不负责任”、“缺乏判断力”,法国、欧盟、日本等许多重要经济体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知名经济学家、甚至像巴菲特这样的市场大腕先后站出来,表示“对美国经济有信心”。

  从周一全球股指情况看,至少在欧元区,股指的雪崩状况得到遏止:开盘仍惯性下挫的各国股指,大多走出了反弹行情,尽管更早开盘的亚太股指几乎全墨,但得到修复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干预的有效性恐怕也只能到此为止:降级是一个历史性事件,表明全球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危机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且无人能找到一个持久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地位,尽管降级,美国政府仍能从全球市场圈到钱,只是成本会大增,而全球经济将势必受到美国的拖累和危机转嫁。正如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马克·伊瓦尔第所言,标普降级事件表明,全球经济衰退比人们预想的更加严重得多,美国政府迄今拿不出任何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对策,债务问题恐怕会愈演愈烈。

  由于美国股指众所周知的政策性、杠杆性,政府和投资大鳄出于各自利益考量的力撑,将在短期内对之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但美国经济形势的确严峻:二季度GDP增长率仅1.3%,就业市场、零售和汽车市场、住房市场的情况都无大的起色,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双底”,还有人预测第三轮量化宽松或新的刺激措施。

  问题在于,如今奥巴马的选择余地还不如2008年,因为即便想刺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国府库根本就是空空如也。通俗地说,全球真正担忧的不是股灾,而是经济“二次探底”,而不论美国、欧元区或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创造新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机会方面,都无法给人以信心。

  历史表明,一旦失去3A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比较成功的范例澳大利亚是为数不多能恢复3A等级的经济体,但它1986年被降级,2003年才升回来,花了17年之久。也许人们应慢慢习惯没有3A的美国,或正如某些观察家所言,标普对美国的降级,是全球各国共同的挫败,如今到了全球联手,紧急讨论应对之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