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从理论上研究,企业家精神包含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指他们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通常保持非凡的活力。就熊彼特所理解的创新意义上的企业家来说:企业家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既要敢冒风险,又要才华出众: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破坏”。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本质特征,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第二个因素是韦伯所说的“敬业精神”。韦伯(MaxWeb)早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企业家敬业精神做过阐述,即所谓的“天职”,是西方社会里企业家敬业精神的一个来源,“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是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韦伯的观察是,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叫做“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人,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利润”作为“神召”一样神圣的东西来追逐。就是说,你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那么说明你缺乏追随上帝所必须的“理性”能力。这是一种狂热的精神,是一种上升到超越了对身家性命的追求的对“利润”的热爱。这样的人表现出来一种“敬业精神”。
第三个因素是新制度经济学派诺斯(D. North) 的“合作的精神”。他把政治家也看作企业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社会分工是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把社会上一些很不相同的人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群体,或者把一盘散沙组织成一个社会,那么他就是在履行“政治家”的职能。凡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从事人类合作的制度创新,或者是合作秩序的扩展———“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这是哈耶克所定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凡是创造着“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人,凡是负责“人与人之间合作”这项专业工作的人,就叫“企业家”。这是诺斯和新制度经济学派所理解的作为“企业家”和“政治家”的个人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叫做“合作的精神”。
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1. 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则是不断的创新。同样,企业成长竞争优势的来源同样是不断的创新,是否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最终决定了企业成长能否具有核心能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成长发展也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培育。创新精神需要适当的周边环境,产业集中本身就可以刺激创新,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在产业成长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2. 敬业精神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真正的企业家不仅对潜在利润机会高度敏感,而且有能力实现这一潜在利润。这种把方案加以落实的能力,可以叫做“敬业精神”,但这并不是敬业精神的全部。其实,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入迷和执着的心态。达到了这种心态的企业家,往往会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自己的事业中去。具有这种境界的人,对于自己的事业, 往往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情和顶礼膜拜的态度这种心态所形成的敬业精神超越于献身精神之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上世纪二战后的德国。我国学者张维迎和盛斌在谈到这一幕时无不感慨的说:“那时德国失去了一切、缺乏一切。但却拥有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即企业家。”可见企业家的这种敬业精神对于一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3. 合作精神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在企业成长内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在这种机制中需要合作精神。这在意大利产业成长区特别盛行,在那里,合作主要是建立在个人间的相互信任和家庭联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通过合作可以使信息的流通更为顺畅,加快观念、知识和技术的传播,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减少交易过程的障碍从而获得集体效率。此外,合作精神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实行灵活的专业化生产。
三、略谈中国江浙企业家精神
在咨询工作中,接触了一些江浙企业家,见识到了带有鲜明特色的、善于运筹帷幄和权谋的企业家,并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探究其精神所在。《论语》有言道,“初生之物,其形必陋”,大多江浙的小企业就是在种种先天弊病和长期管理沉疴的堆积中,依靠着生生不息的企业家精神从小作坊迈向规范化,这既是企业的成长过程,更是企业家的一条坎坷的心路历程。
1、面临的问题不断,却从克服困难中找到成就感
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才能造就企业活力?我认为是一种越挫越勇,充满了弹性与韧性,永远迎接挑战,体验生命疾速奔跑和超越人生巅峰的快感,正是有这样的老板,才造就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
2. 努力还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
在企业家努力不懈精神的带动下,企业崛起与成长的速度特别快。企业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他有着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令人尊重的企业家不仅是在虎狼追赶下跑出百米速度的人,更要在奔跑中跨越一个个障碍,在现有成就中勇于自我否定和自我突破的人。前者值得学习,后者更令人倾佩,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就时势。
四、再谈企业家精神
环境改变了,思维也必须改变,有的企业家说:“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不仅生意竞争激烈,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懂得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步的更快,但是接班人也好、员工也好却跟不上我的脚步, 不管骂他也好,或提供教育训练也好,似乎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能够了解老板急迫的心情,不过,我认为更大问题恐怕在于老板自己身上。以世界经济发展为例,七十年代,美国制造成为世界经济的标志,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制造取代了美国制造,而九十年代之后亚洲四小龙的制造能力,又取代了日本制造。其后美国经济转型成功,又遥遥领先日本,而日本却陷入经济黑暗的十年。为什么美国经济能够再度超越日本呢?事实上,七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用的是员工的劳力, 所以美国社会弥漫着一股错误的经营哲学,就是告诉员工:“不要开口,做你的工作和等着拿你的工资。”因此,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不被尊重、被孤立、被疏远、被欺骗。在经历了八十年代的不景气,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美国企业就像是调整了体质一样,美国企业开始懂得尊重员工,从运用员工的劳力,变成运用员工的脑力,因此,美国又站在世界经济领袖的神台。
企业胜出的唯一出路,是让成员乐意贡献智慧。唯有尊重人性的尊严、给人们以自由的话语权和权责相应的工作空间, 否则用什么方法也无法提高竞争力。美国经济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现代的企业要胜出,除了苦干以外,就是让组织内的人具有快速学习、自由释放的能力,能够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乐意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只有组织内的每个成员,以超越顾客期待、推动企业的成长为动力,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