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资本收购美国好莱坞一说好像不会是空穴来风了。第一步是中国大陆民间资本开始和好莱坞制片人及其公司展开谈判,要求合作制片。而美国方面也已不乏热心接洽之人,有的还是很靠前的导演,据说名列前十的都有。
美国主动靠向中国市场有三大证据。一是今年4月6日华纳兄弟公司副总裁米勒.奥克斯在拉斯维加斯电影产业博览会上公开说,中国市场十年内超过美国。这已经吹响了走向中国市场寻找合作的集结号。二是今年世贸谈判尽管中国在电影官司上已经失利,但美国人不敢使硬,因为中国市场日益强大,即使认罚也罚得起,但美国电影工业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仔细算,美国能够和中国交手的筹码明显减少。因此美国现在只能和我们顺谈,不断降低要求。
三是今年新画面公司邀请美国明星出演新片,中影集团邀请美国导演加盟大片合作,无不进展顺利。中国人敢于放言让美国人给中国电影打工,是因为美国电影从业人员需要到中国来就业。中国在美国信用级别已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还大买美国国债,不是说除了国债没有别的更好的投资渠道,而是中国根本上已经认同于全球化价值观。中国现在是美国债权国“公司”的“董事长”,因为我们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说实话美国人很担心中国突然不要他们的国债,如果说这堆国债还不是废纸的话。美国六大公司也早就自己不投资电影,而是靠资本运营过活了,如果国内继续资金短缺,没有人继续投资电影的话,美国电影几年后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今天并非只有美国陷入债务危机,全西方经济都已经恐慌起来了。欧债危机,甚于美国。美国降级,直摧股市。伦敦骚乱,吓怕老美。围堵中国,毫无意义。这些连锁反应也许刚刚开始。中国的《环球时报》一贯反美,8月12日头版直称“危机冲击西方自信心”,“未来十年或成危机年代”。文章形象地比喻道:“从美利坚、英格兰到法兰西……整个西方成了‘泰坦尼克号’的乘客”。
文章引用了最新的《华盛顿邮报》公布的民调,多数美国人不相信华盛顿有能力修补美国经济。当然,美国人也把愤怒泄向中国和标准普尔。另一份《华盛顿时报》说,这个世界已经疯了,逼疯它的是标准普尔和中国上周抛出的两份敏感声明。他们一个给美国信用降级,一个批评美国有借贷瘾,但标普和中国本身都没有什么信誉。文章指责中国造成全球经济泡沫化和不稳定,“凭借无耻的重商主义政策,从美国以及全世界偷走了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就业。”但《明镜》周刊则尖锐指出:“每天的政治文化都被仇恨占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都更像是一个失败的国家,而非西方国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间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实实在在地思考怎样与美国庞大的电影产业打交道。美国的电影产业是在其高峰期建立起来的。全世界最大的编剧群落,全世界最大的导演群落,全世界最大的创作和后期生产者群落,他们需要在陷入低谷时寻找就业,尽管他们的精英在抱怨是中国损害了他们的就业。但人是现实主义者。这一点就很重要。所以,美国电影从业人员到中国找商机不是天方夜谭,中国企业和美国制片人合作拍美国片和中美合拍片完全可能。
当下从两方面来看,条件无非两条,一是美国要同很懂英文的中国企业家打交道,在被迫接受中国价值观的同时,他们来不及改变英语思维。二是中国能否很快调整文化语境,以全球主流文化和普世价值衡量未来的商机,而不是美国人说的“无耻的重商主义”,打造理想的新电影王国。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并购也罢,合作也罢,都一定要以文化的融合为基础。价值观的交融便是基本的文化融合。中国现在一定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关键。
中国了解自己有着和美国同样的正面价值观吗?至少现在就必须了解。最新一周的市场显示《蓝精灵》获得巨大成功,已经充分说明中国观众看美国电影可以像看中国电影一样感到很亲切,而不仅仅像看《泰坦尼克号》那样“被感动”,也不是像《变形金刚》那样“被震撼”。“善良”、“幽默”和“爱憎分明”正是中国文化的底蕴所在。所以,我认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新觉醒必然是在全球普世价值的钟声里找到自身固有的巨响。这声巨响前此在两次《功夫熊猫》中已经表露,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买美国国债,甚至在美国信用降级之时仍抱着美国贬值的国债不放,也是一种对于美国主流价值的认同。在这让我们很难接受的领域尚且如此认同美国价值,为什么不能在电影世界里共建文明的主流价值呢?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接受西方价值观(例如变国定关税为协定关税)到今天主动购买美国贬值的国债即主动接受西方价值观,中国今天在走着一条怎样的道路?毫无疑问,中国应该以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全球面前站起来,当代中国人应该是优秀中国文化的代表者。什么是今天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原教旨主义,不是唯利是图的重商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普世价值,是令普世价值大行于世的王道。中国资本未来若真的并购好莱坞,在这之前最好先确立起自己的这种价值观。
中国和美国:收购好莱坞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