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博客现状调查:是会客厅还是走秀场?


  1987年,互联网刚进入中国,24年后的今天,中国已进入了几乎“全民皆网民”的网络时代。如今,网络的影响力逐渐渗透至政治领域,官员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只是,因为官员博客的博主身份与一般的网民不同,而受到网民们的“特别关注”。在这种关注下,有的官员不堪压力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选择关闭博客或停止博客。而有的官员却乐于在这种“灼热的目光”中,将博客进行到底。

  网友把博客当成信访处 官员无奈停博

  “区长开博,与众不同!”

  “于区长开博,是件大好事,起码能通过博客这个平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此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的副区长于军于2007年5月29日开通了实名博客后网友们的留言。如果你现在登录于军的博客你仍可以看到这些留言。不巧的是,你也会发现,就在当天,于军便停止了博文更新。

  因其身份特殊,于军的博客自开通后便备受关注,在开通的几天时间内就达到了4万多人次的点击率。

  他的首篇博文为《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初探》,文章总结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的现状、特点以及创新路径等。这篇文章虽然十分专业,但仍然吸引了大批网友。

  记者于2011年4月13日登陆于军的博客,发现其博客不仅早已停止更新,博客上仅有的《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初探》一文,也看不见网友的评论。

  有报道称,于军开博客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对自己在园区治理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希望通过和网友互动,听到社会各界的声音,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积累园区建设和管理经验。

  但是关注于军博客的人虽多,热衷于讨论他所提出的话题的网友却很少。只因他是政府官员,所以老百姓们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把他的博客当成信访处,将教育改革、出行难等身边大小事,一股脑倒在留言栏里。许多网友提出的困难与他的分管范围不搭界。为此,于军无奈地选择了沉默,并停止更新博客。

  知名评论员鄢烈山则“一语道破天机”——看来,于军开博,容易;副区长于军开博,就没那么简单。

  而在普通网友的眼里,停博既是于军的尴尬,也是老百姓的无奈。

  官员博客多空壳

  于军停博实属无奈之举,而有的官员博客却官腔十足且迟迟不更新,因此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不满。

  有网友爆料说,有一些官员的博客半年都得不到更新;还有一些官员发的博文都是一些领导的发言稿,也不理睬网友的留言;甚至还有官员的博客是“空壳博客”。这些官员只是纯粹在作秀,并没有把博客当成与民众交流的一个平台。

  江西省的民生博客是面向江西99个县(市、区)主要党政领导的实名博客专栏,于2008年7月21日推出。但有报道称,这些博客中,有一部分没有原创博文,全是会议讲话、致辞等,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无回应,有的是做秀应景跟风博客,有的半年不更新,甚至是“空壳博客”,这些博客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不满。

  红网记者于4月13日12时进入该博客栏目中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赵伟的博客,点击量为3500多,但博文仅为6篇,最新的一篇博文发表于2010年2月11日,是赵伟代表德安县委、德安县人民政府向全县父老乡亲表达的新年祝辞。其他文章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发言稿。对于一些网友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却没有作出相应的回复。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虽然是这样一个算不上“有趣”的博客,赵伟发布的每篇博文都有上百的浏览量。其中最高的一篇,截至14日20时,被浏览了631次,还有15条回复。远高于普通的“草根”博客。

  当然,该博客群中也不乏用心者,2009年和2010年,江西省在已经开出实名博客的70多名县长书记中,两次评选出了“江西十佳民生博客”。

  “将博客进行到底” 廖新波博客人气高

  显然,尽管关博停博的官员有之,不更新博客的官员有之,但勤于更新博客且得到网友好评的官员博客亦有不少。

  有评论人士认为,一个官员开博客并不难,难的是能坚持更新博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便是这样一个能坚持写博的人,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名气最大的博客官员。

  廖新波的博客是实名的,他自称叫“医生哥波子”。廖新波在多个网站有自己的博客。自2005开通以来,他一直坚持写博。记者登录其在新浪的博客,截至4月11日15点20分,该博客的访问人数为9190600,共发表博文2048篇。其博文类别包括波子谈健康、医院前线服务、波子哥谈医改等,这些博文受到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曾经专门刊发文章关注廖新波等官员的博客。

  作为卫生厅的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也主要关注医疗方面。记者阅读廖新波的博文,发现除“波子杂谈”外,“波子哥谈医改”一栏里文章最多,截至4月12日11时,达到588篇。这类“医改”文章也最受网友关注。

  2011年2月20日,廖新波发表博文《盲目信赖技术推高了医疗费用》,截至4月12日10时,该文已被阅读6万多次,引来网友200多条评论。

  博文指出,“价格低、效果好的适宜医学技术,不应该在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后被抛弃,一味追求新的、昂贵的技术,而丢掉了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违背了医学价值。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迫切需要回归“人的医学”,需要防止医学根本目的的淡化,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价值。”

  一位网名为“桂花酒香”的网友评论说,“文章有数据,有分析,有说服力。给医院和医生回归‘人的医学’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但是也有网友指出,医疗费用的升高原因非常复杂,信赖技术仅仅是一个原因。

  对于一些网友对他开博客的种种质疑,廖新波曾向记者坦言:“我这样干(开博客),绝不为出风头,的的确确是想为政府多做些实际工作,为百姓多解决些实际问题!但我也有压力,作为副厅长,一言一行与政府形象相关。”

  随着“微博”时代的来临,廖新波又开始向微博界进军,亦有所建树。2011年3月,人民网网络舆情发布了《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根据综合影响力分别评出十大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廖新波名列第五。对此,许多网友称其是“实至名归”。

  一位叫“xp001”的网友说:“最简单的顶!至少博主这儿能看到人情味而不是官腔,至少能听听底层医务人员的话而不是像某些网管恶劣封杀为医生说话者来吸引眼球!因此,博主能得到拥护!”

  像廖新波这样有恒心的博客官员,还有被网友们亲切的称呼为“博客书记”的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2008年赢得了人民网“2008两会优秀评论员博客”称号的周宏忠,时任广东省南雄市坪田镇的党委书记。

  此外,还有以65岁“高龄”在互联网上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并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级博主的韦钰——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

  网友:民生领域部门领导应开博

  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官员开博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官员开通个人实名博客,给普通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普通市民可以通过博客留言和他们交流,反映困难。不论官员们最终有没有帮助解决困难或重视反映的问题,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有这件事。

  同时,由于一般情况老百姓向政府部门提意见反映困难都只能够通过信访等方式,这样的方式需要很多正规的书面文件和材料,不仅收集材料很困难而且也浪费时间,“官员博客”为平民百姓反映情况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老百姓只要轻点鼠标,给官员们留言就好了。

  一位叫“闽东居士”的网友表示,官员开博,是了解民众的精神世界与社会情绪的好路径。并预言,“官员博客”将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开通博客的官员主要是市委书记、副书记、纪委领导等等,而在一些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的官员却很少开博。为此,有不少网友建议一些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开通博客。

  “我个人认为,像交委、物价局、教育局等部门的相关领导更应该开博接受意见,这些部门所负责的事务才是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网友G.I.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并建议开博的官员多从普通人的角度看问题,写博客,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也可以写写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让网民更加全面了解官员。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媛对官员开博持赞同态度,她认为,官员开播至少表明对草根力量的重视,至少表明网络影响力的上升。“何况,官员开博至少能够向公众展开官员的冰山一角。”

  一些网友提出,现在的很多官员博客官腔很重,端着架子谈政策法规。大家更希望在官员博客上看到官员展示普通人中私人化、性情化的一面。

  对此,梁媛表示,官员开博与其“作秀”、“贴官样文章”,还不如不开,以免产生负面形象。

  她希望官员的博客中,能体现他们的真性情、真见解,能看到与网民平等互动、热心民生的胸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则认为,“官员开博还应放下架子,把博客当作一种私人化、性情化的交流沟通载体,而不是把博客当作代表官方发言的渠道。”

  如今,随着“微博”的逐渐兴起和流行,许多官员又开始赶起了这个“时髦”,能坚持多久?又将如何坚持?是“会客厅”还是“走秀场”?网友们将拭目以待。(记者 廖洁 实习生 邓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