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有风险,滥用需谨慎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一条微博,说手机QQ浏览器已经超越行业老大UCweb,数据来源是号称易观发布的《2011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在品牌份额方面,手机QQ浏览器、UCWEB及手机自带的浏览器分别以37.6%、36.5%及15.9%的比例占据用户最常用的手机浏览器应用前三名的位置。

初看之下,我的第一闪念就是“不靠谱”,因为在今年5月份,易观国际每季度发布移动互联网报告中,2011年Q1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数与厂商份额一项,手机QQ浏览器还只有UC浏览器的三分之一,与Opera Mini在伯仲之间。

 

此时距离手机QQ浏览器发布已经两年,事实证明,腾讯未能撼动UC的老大地位,而两年都没能完成的目标,怎么就在短短四个月就瞬间实现了呢?

为了弄清真相,笔者特地在百度和易观国际的官网上搜索了这份《2011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结果不但没发现详细的报告内容,甚至连一条消息也没找到。最后还是在一篇援引该报告的新闻报道中发现了端倪。

首先,该报告并不是易观常规的手机浏览器移动互联网季度报告,其次,它没有选用易观常用的活跃用户数与PV数,而是用了“品牌份额”这个极度模糊的指标,何为品牌份额?是知名度?美誉度?总之不是用户量,不是市场份额,也不代表市场影响力。

诚然,手机QQ浏览器最近确实是动作不断,不但公布了新的云战略,在平台覆盖上力度上步子迈的甚至比UC浏览器还要大(如aPad、WP7版),但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用户量、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上,其与UC的差距依然巨大,而这一点很容易找到印证。

以手机浏览器最常用的移动搜索功能为例,上个月,百度刚刚与易观合作发布了2011年Q2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在移动搜索PV这一指标上,UC浏览器以25.7%列第一,而手机QQ浏览器则仅以12%排在第四,更关键的是Ucweb浏览器增长势头,PV占比从半年前的19.6%上升到目前的25.7%,半年中就新抢占了超过6.%的市场份额,而手机QQ浏览器仅上升了1.4%。 

而在代表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领域,QQ与UC的差距则更加明显。本周,淘宝发布的Q2的电子商务数据报告显示,在浏览器方面,73.4%手机淘宝用户通过UC浏览器访问淘宝,而手机QQ浏览器的份额只有21.8%,此外,在访问深度上,UC也更胜一筹。
 
 

百度和淘宝的数据表明,在成熟业务和成长业务两项指标上,手机QQ浏览器与UC浏览器在市场份额上,差距都在2倍以上,超越UC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实今年以来,“QQ超过UC”的传闻也已经闹了两次,分别是《中国互联网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和百度2010年Q4 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结果呢?前者的挂名机构CNNIC明确否认发布过该报告,而百度无线总经理岳国峰则在微博上承认统计方法失当(未包含浏览器内嵌搜索),上面也提到,百度在今年Q1和Q2的报告中已纠正了这一问题。

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内UC浏览器和手机QQ浏览器的排名也差距明显。其中,在App Store内,UC浏览器和手机QQ浏览器的排名分别为75和128名。

可惜的是,即便这两份报告有着种种明显硬伤,还是有“好事者”乐于炒作话题,主动拿不靠谱的数据得出更加不靠谱的结论。

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热,很多企业都希望尽快上位,最好能拿下一两个“市场第一”的宝座。但是,“第一”仅靠说是没用的,不管自己说没用,别人说也没用,因为第三方机构有自己底限,用户也有自己的判断。

市场竞争中,“擦边球”偶尔打打,不靠谱的报告偶尔用用,让市场热闹一下,无伤大雅,怕的是最后自己当了真,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大肆炒作一把,最终不仅会招致用户反感,也会让报告的发布机构蒙羞。

归根到底,产品是硬道理,客观的市场现状也应该得到真实的反应,如果反其道而行,无疑饮鸩止渴,对企业发展和产品推广有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