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精蛋白短缺暴露的药物定价之失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鱼精蛋白”这样供应告急的临床常用药并非个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丁文军介绍,仅以心脏手术为例,除了“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和防止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包括与“鱼精蛋白”搭配使用的肝素,近年来都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缺货现象,“而这些药品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价格比较便宜,如‘罂粟碱’每支只要几块钱。”

 
    记者调查发现,药品市场还有部分“常用价廉药”在医院和药店都难觅踪影,比如甘草片、胃舒平、黄连素、酵母片(食母生)等。北京市从2010年起,统一招标采购26292个中标药品,在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内执行同一价格。
 
    “有些药中标了,但出现了‘中标死’。比如注射用尿激酶是神经科常用药,价格便宜,这次也有几个厂家中标,但医院准备采购时却发现,所有的中标厂家都不生产。” 北京某三甲医院透露,因为购买不到好用又价廉的药,临床上只能给患者用贵的药。
 
    “以前的‘好用价廉药’消失后没有引起注意,因为那些药有替代品。‘鱼精蛋白’不可替代,问题就凸显出来。”张兰说。(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15/c_12203737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