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上“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的传言,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曹成波教授说,这个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PX会致癌,或者导致畸形。“危险性主要来自它的易燃性,但这种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根据实测研究,世界各国PX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的工况下,对所在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对市民的健康有任何影响
从4年前的厦门PX事件到前不久的大连PX事故,“PX”这个二甲苯的英文缩写从一个专业术语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与此同时,“PX有剧毒、会致癌”,“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离城市100公里”等说法也逐渐被视为常识。可是,现在却有众多专家站出来说那些说法都是子虚乌有或没有根据的,如此说来,厦门、大连等地市民的愤怒及至抗议都纯属多余,两地停建和搬迁PX项目也都成了无谓的折腾。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联名104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厦门海沧PX项目的迁址”的提案。她在这份提案中称PX“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并建议将那个PX项目迁到“离厦门市100公里之外”。这大概就是“PX有剧毒、会致癌”以及“离城市100公里”等说法的源头。
谁的说法更可信?从名头上看,双方都是权威的专家,但在见到更确凿的证据比如国际上关于100公里的规定之前,我还是宁愿相信新的说法,因为在“PX有剧毒”等说法几成常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几位专家不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基于这种基本的判断,我更关心的问题是:子虚乌有的说法和毫无根据的流言为什么会谬种流传?在误会累积、恐惧弥漫的这4年多里,现在发言的这些专家们为什么都保持沉默?
回想4年前,厦门事件沸沸扬扬,甚至发展到了数万市民散步抗议的程度。为此,厦门市委市政府数次开会研究,并专门召开市民座谈会,但讨论的都是如何处置那个“非常危险”且已经开始建设的PX工程,似乎“PX有剧毒”等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当时有专家站出来澄清误会,事情不就不会闹得那么大吗?如果说群情激愤之时人们可能听不进去,那么事件平息之后为什么还不说呢?
如果不是赵玉芬等人的提案,绝大多数厦门市民还不知道有一个规模很大的PX项目已在自己的身边落户。厦门决定外迁PX项目后,很多人都在持续关注这个项目迁到了哪里,但一直没有答案。直到大连的福佳大化发生了泄漏事件,人们才知道这个PX项目原来就是从厦门迁来的!这不能不让人追问:既然PX的危险性并不大,为什么这些项目的上马总是偷偷摸摸?如此大型项目的决策为什么不让公众知晓并参与?
一个其实并不危险的PX项目,却先后在两个城市掀起轩然大波,而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在舆情危机面前不够坦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府的重大决策不够透明。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沟通不充分造成误会,幕后的未知导致恐惧——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沉痛的教训!
PX为何带来那么多的误会和恐惧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