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工商学院礼赞
这里,长江汉水际会。
这里,白云黄鹤故乡。
这里,辛亥革命首义。
这里,国家“两型社会”试点。
这里,高校林立学子云集。
武工商学院便诞生、崛起在这长江之滨、白沙洲畔。
这里,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这里,已显著提升教学水平,
这里,正日益扩大社会影响。
年年招毕两旺,
常常获奖表彰,
大步跨入湖北独立学院第一方阵,
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独立学院50强。
这里,曾比较偏僻。
这里,曾相当狭小。
这里,曾有点荒凉。
这里,还付出了武工商学院创业者的心血和辛劳,
这里,更实现了武工商学院教职工的志向和梦想。
一个现代化的万人大学已经兴起,
校园占地面积595亩,
校舍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大型运动场、现代体育馆,
90多万册馆藏图书,
语音室有732个座位,
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9841,
现有16个大类实验室88个分室,
专供学生实验用计算机2083台,
还有68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这里,现在交通便利。
这里,到处鸟语花香。
这里,挥斥方遒。
这里,书声琅琅。
这里,科研正盛。
这里,吹拉弹唱。
这里,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他们遍布着神州大地,
他们活跃在各业各行,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非凡的创新能力,
正在担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这里,秉承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理念。
这里,抓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点。
这里,宣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这里,率先打响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大战,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编和遴选特色教材,
传承精华修订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正由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转变。
这里,创新构建起 “模块化”课程体系。
这里,致力打造了“双师型”师资。
这里,坚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这里,成功探索了“一主两翼”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这里,初步凝聚了教学研“三螺旋”互动合力。
取得10项省级教研及获奖项目,
成功申报50多项省级科研课题,
公开发表401篇论文,
出版70部教材专著,
获得134 个省级以上科研奖励。
这里,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
这里,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这里,营造制度、管理、服务、环境育人体系。
这里,全方位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机制创新构建科学思政体系,
“三级互动”;“四项教育”;“五大载体”;“六方联系”;
还有心理健康教育“七个一”。
社团文化正在兴起,
31个社团3000名精华,
义务助学社是“武汉公益优秀团体”。
特色资助形成爱心接力,
620多万元投入,
资助贫困学生安心读书。
这里,“十二五”发展规划大手笔描绘,
紧紧围绕发展主题,
坚持突出注重内涵,
通过不懈努力奋斗,
同类院校全国领先。
在探索中不断总结,
在总结中不断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提升,
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