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保障性住房“房等人”不仅是听起来很美


两年后保障性住房房等人不仅是听起来很美

李华新

 

    住房保障体系覆盖城乡、无缝衔接,二○○○年至今已解决一百万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 827日,在成都市光华大道清溪雅筑楼盘,2000多名工人忙碌着,为几天后主体封顶而努力。这个楼盘包括14幢电梯公寓,建成后将为3384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清溪雅筑楼盘是去年成都市同时启动建设的四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商品房等不同类型,是该市多层次、多形式满足不同群体保障性住房需求的缩影。( 2011-08-30 08:32:38 )  来源:四川日报 

近年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构成,覆盖城乡、无缝衔接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住有所居。在庞大的住房困难群体中,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区别;同一家庭在不同阶段的收入和住房需求也不断变化建立梯度化、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层层覆盖,可上可下,各项保障制度之间灵活转换,使不同家庭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住房保障清溪雅筑的各个户型面积从50平方米至89.9平方米不等,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

   采取租、售、补等保障形式,把城镇年收入2.8万元、5万元、7万元和10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或个人,对应纳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公共租赁房四个政策保障范围,逐层帮助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让每个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政策。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成都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7万套,并通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等方式,根本性改善26.3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十二五期间,成都计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8万套,两年后将实现以房等人

 

   为什么可以实现这些听起来很美的住房目标,主要是得益于成都的这个叫做“重叠边界”的做法为有利于保障对象进一步改善提升居住条件,成都在四个保障政策制度间设立了重叠边界:即对于符合廉租住房政策保障的家庭,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申请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乃至公共租赁房的保障;已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也可以在退出廉租住房保障后,申请选择其他层次的住房保障政策。如此,在不同保障方式之间,百姓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家庭情况进行灵活转换,保障制度也实现了无缝衔接。成都的保障标准还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每两年调整一次。

   2000年至今,成都市通过各类保障和安居工程,已解决100万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全市人均住房面积达28.6平方米。今年,成都市将建成5.6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总和。

   不同的服务类型,不同的收入以及住房的个性差异,这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具体的目标制定的,因此说,只要是政府真心为名,保障性住房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不仅是听起来很美,住起来也很美!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