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见世道人心
--《墨子智慧心解》结语
达流
在描述论辩者的立场时,我想到了一个人做人的心态问题。自然现象中,仰视见其下部,俯视见其上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离得愈远则物体愈小。从地面上看飞机,飞机小得不如一只鹰;从飞机上看地下,高楼大厦还没有火柴盒大。
人看人也一样,仰视则见其大,俯视则见其小。仰视时自己站得低,看到旁人的脚尖就像见到一块巨石;俯视时自己站得高,高大魁梧的汉子在自己脚下不如三岁的孩子。
在权贵富豪面前仰视,在残疾人和乞丐面前俯视。这种转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学都不用学。
古书里形容钦差大臣出行: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怎么这么厉害?
朝廷命官,持皇帝手谕,乃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姓只要听到一声锣响,赶紧闪开一条道,有谁敢阻拦?黎民百姓对朝廷是仰视,朝廷对百姓则是俯视。
清朝最末的一位皇帝,曾在二十世纪被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换了一个角度看他,罩在皇帝头上的神圣光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皇帝有什么了不起,跟凡夫俗子、村妇野男不是一样吗?
然而,这个俯仰之间的变化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历程。
人最宝贵的,就是见权贵而不仰视,见贫苦百姓而不俯视。如墨子说:大不欺小,贵不 傲贱,富不辱贫,智不诈愚。
墨翟不过是一个手工匠人,尽管也在宋国做过小官,但其“贱人”身份却难以改变。在等级森严,宗法门第观念横行的乱世之秋,他怀着救世济民之心,以博大仁爱胸怀,倡导兼爱天下,节利万民;他组织起当时独一无二的墨家军,为弱小国家扶民守城,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悲歌;他沉湎于科技创造,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科学大师;他的学识和才能得到许多人的夸赞,君王想以重金礼遇他,可他视钱财如无物,视道义大于天。尽管他过得很苦很累,但他内心是充实的,精神是快乐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始终保持了自己高贵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平等的观念,创造的精神,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的大写的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墨子,有过一个墨家,这是我们民族的幸运。墨子的言行和事迹,会给我们诸多启示,诸多教益,但我觉得他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还不在于其在思想史、科技史、军事史上的卓越贡献,而在于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再一次近距离与他对话,倾听他的诉说,一句西方圣哲的名言不时在我耳旁响起: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