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把脉楼市 结构失调是“病根”


  提起现在的房地产市场,“高房价”、“房奴”、“调控”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就说明当前我国的楼市绝对是“不健康”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价格的虚高。但是调控楼市不等于一味打压房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行不通的,“治病”要找准“病灶”。

  调整供需结构才是“治病”关键

  房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成本增加、通货膨胀、游资炒作都是房价上扬的推手,但是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住房市场本身的供不应求。今年我国住房的竣工与销售比是1:1.6,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销售速度,买房的人很多,买不起房的人更多,市场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极度不合理。保障房的建设远远跟不上商品房,大量的保障性需求被推向商品房市场,市场供需平衡一下被打破,房价肯定会出现异常,房地产市场也就不会健康。所以说降房价不能靠打压,加快保障房建设,从根本上调整市场结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限购”只是为保障房争取时间

  现在楼市最火的“猛药”就是“限购令”,中央出台“限购令”并非是想要靠强制手段一次性解决房价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限购”只是强行压制需求,短时间内缓解供需矛盾,但是这些需求并没有被溶解,将来政策一旦放松,这些被压制的需求就会集中爆发,后果将会十分危险。所以“限购”治标不治本,不是长久之策,市场问题终归要靠市场来解决,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根据需求加大住房供应。

  目前房市的情况是商品房数量占到了整个市场的90%以上,而能买得起商品房的人又是少数,于是就会出现大量房屋空置,同时大量人没有房屋的怪现象。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房价过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而建保障房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所以中央才会先强行压制房价上涨,然后抓紧时间补上保障房的缺口。“限购令”的出台实乃无奈之举,只是为了提供一个缓冲带,为保障房的建设争取时间。

  保障房比例增加 “限购”才会结束

  国家调控的重点在调整房地产市场结构,促使房地产市场走上健康的“双轨”制发展道路,实现商品房与保障房齐头并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过去的发展偏离轨道,所以现在必须要纠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果不出现意外,国家此次调控绝不会半途而废。房价不是不能降,关键是怎样平稳着陆,又不影响宏观经济发展。中央在实施“限购”的同时,也明令各地加快保障房的建设,给各地下发年度建设指标,央企也开始加入保障房建设的队伍,这些都能说明调控的方向和重点都在保障房建设上。3600万套保障房如果进入市场,将会对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的话,商品房的价格也就不会再受到关注,交给市场就好了。所以,调控在近期放松是不可能的,只有等明年相当数量的保障房建成后,“限购”才会慢慢退出。当然,保障房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建设、分配、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解决,这就又对政府的能力提出了考验。

  房价问题很重要,但却并不是本次楼市调控的着力点,加快保障房建设,促进楼市结构调整才是调控的初衷。市场供需结构合理,釜底抽薪,房价自然回归理性,所以对于调控成果不能急于求成,要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