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说,自从去年河北大学校园车祸现场传出“我爸是李刚”声音的以来,“我爸是某某”已经成为一种新闻句式,不管是真实的“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村长”,还是虚构的“我爸是市长”,都把“拼爹”游戏演绎到了极致状态,而“萝卜招聘”、“拼爹就业”、选择性执法等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更加加固人们对“爹”之身份的“偏见”。试想一下,假如郭美美、卢美美不在微博炫富,还会引火烧身,最终将她们的爹们烧成焦头烂额吗?假如不是儿子坑爹,像李刚这样的科级官员,怎么会沦落为被媒体穷追猛打的落水狗?假如李天一做人很低调,李双江又怎会被列入“四大名爹”而饱受非议?
古有“母凭子贵”,今有“子凭父贵”。 而在“拼爹”与“坑爹”之间,我们不禁再次生发出了一种感叹:谁让二代们如此“败家”?——直面“官二代”、“富二代”身上的弊病,有人指出,问题首先出在“官一代”、“富一代”身上。笔者极其赞同这样的观点。人们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设若“官一代”、“富一代” 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能够时时处处为他们做出表率在一言一行中教会他们什么才是“真善美丑”,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什么叫做敬畏与感恩的话,或许他们也就不会如此败家,而能够为奉上一分担当,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抹绚丽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浙商把自己16岁的儿子带到家庭教育指导热线主持人
二代们的特权意识和炫富行为来源于爹。这才是“拼爹”变“坑爹”的根源所在。所以,老一代们在行事和教子方面须检视自身。否则,爱子不当变“拼爹”、拼来拼去变“坑爹”的闹剧就会继续继续上演!
(李吉明2011年9月27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