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社区教育本土化指的是以下两种涵义: 一是与社区教育国际化相对的涵义;二是指社区教育应符合本地的实际。
社区教育是一个国际概念,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先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在西方, “社区教育” 一词最早源于 20 世纪初美国的德威(Deway,1915),他提出 “学校是社会的基础” 的思想。接着,这一思想由曼雷(Manley)和莫托(Mott)在美国的密执安州进行了实验。此实验方案把学校与社区沟通起来,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被社区利用,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推行不仅有教育部门,同时还有社区其它各部门和各方力量的协作和参与。工作内容从社区居民需要出发,体现当地民众的需要和利益。此后,社区教育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现象和趋势。还有一个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EA)的组织,其成员包括世界近百个国家的组织和团体,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国际大会。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出现。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带有社区教化、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等社区教育的色彩。19世纪30年代,我国兴起乡村教育运动,如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验,黄炎培的农村“职业教育”实验等,主要采用了在一定社区范围内,进行教育与社会改造相结合的实验方法。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这段农村教育实验运动,看作是农村社区教育实验运动。到20世纪80 年代我国社区教育又开始兴起,一直持续至今。
尽管社区教育是国际化概念,但是各国在理论阐述和实际行动上都赋予了本土化的内容。例如,在国外有以下一些理论与实践: 社区教育是提供教育机会给每一个人,以便达成更充实更有益的生活;社区教育是修正现存的教育系统,以益于一些不利者或被剥夺者(马丁,Martin)。发展社会和教育再分配策略,以创造更公正和更公平的社会,鼓励更开放更民主地获得教育系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哈格雷斯,Hargreaves)。社区教育指把教育中心纳入为社会生活的主动服务中,由人民自己确认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满足这些需求发展各类教育计划(弗莱彻,Fletcher)等等。
笔者结合我国的现实,对社区教育作了一个最概括最简明的表述: “所谓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社区教育是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社区的整体形象,同样,一个国家的国民综合素质则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针对我国现实的弊端,我们强调教育需要摆脱传统的封闭状态;需要增强、沟通和协调教育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发挥并增强教育对社会(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既要主动争取社会(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又应自觉地接受社会(社区)的监督和评价;学校应向社区开放,社区要根据其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不仅教育部门,社会的所有部门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教育职能,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使教育形成为一个整合的体系,走向学习型社会。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本地社区,从本地社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助于提高成员素质和发展本地社区的教育性活动。活动表现在人与社区的交往中,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习、培训、讲座是社区人群的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能树立一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树立良好的社区风尚和人际关系,确立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的人群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本土化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