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不负责任的保荐机构


  近期,瑞银证券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今年保荐的比亚迪与庞大集团因业绩出现大幅下降而被旧事重提。今年的中报显示,庞大集团业绩同比下降36.19%,而比亚迪下降幅度更是高达88.62%,这两家公司净利润降幅也分别“勇夺”主板倒数第三名与中小板倒数第一名。有机构投资者甚至放言,“抵制所有瑞银保荐项目。”

  瑞银证券与庞大集团的“合作”长达五年之久。按理说,瑞银对于庞大集团应该是知根知底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庞大集团2009年、2010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86%、22.47%,明显属于一只“成长股”。今年4月份,瑞银证券还鼓吹称,2011年庞大集团净利润将增长27%。然而,仅仅4个月之后,庞大集团便露出“庐山真面目”,“净利润增长”丝毫不见踪影,反而出现了大幅下降。

  有着“股神”巴菲特光环的比亚迪上市亦是瑞银证券的一大“杰作”。从2008年开始,瑞银证券便开始涉足比亚迪项目。三年多来,汽车市场出现较大的变化,瑞银证券的投行部门不可能不了解行情。然而,庞大集团的一幕在比亚迪身上再次重演。瑞银证券在《比亚迪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声称,2011-2013年比亚迪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5.7%。瑞银证券的预测到底准不准确,事实给予了最有力的回击。

  庞大集团能够以45元的高价发行,瑞银证券无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无论是从行业属性、成长性还是市场地位以及炒作概念上,庞大集团都没有吸引投资者的“亮点”。一家做汽车贸易的企业,居然也能以45元的高价发行,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事实上,这也是庞大集团挂牌首日开盘即破发,并且表现不佳深套投资者的最主要原因。

  在庞大集团与比亚迪的上市问题上,瑞银证券明显存在与发行人一起隐瞒事实真相、知情不披露的嫌疑。这与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利益上的一致性有关,也与保荐机构不顾投资者死活只追求自身利益有关。保荐庞大集团与比亚迪,瑞银证券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其中,瑞银证券保荐庞大集团赚了2.28亿元,保荐比亚迪赚了4550万元。而其留给市场与投资者的,只剩下“一地鸡毛”。

  新股发行是一块大蛋糕。资料显示,去年58家券商承销351宗IPO项目,获取承销与保荐费用170亿元;在今年此前已发行的222单IPO项目中,52家券商累计获得104亿元的承销与保荐收入。正因为如此,某些券商利欲熏心,不惜通过包装粉饰等手段,或与发行人沆瀣一气,大行坑蒙拐骗之能事,盲目保荐新股,并且在新股发行时使尽浑身解数拔高发行价格,以求获取最大的利益。

  作为中介的保荐机构,本应遵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行业准则,为发行人把好关,为市场以及投资者把好关,然而事实却离我们的愿望太远。今年新股为什么频频出现破发潮与业绩快速变脸潮?答案就在这里。

  笔者以为,庞大集团与比亚迪上市后业绩快速变脸,并且降幅巨大,瑞银证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监管部门应该介入进行彻查,一旦发现其中存在违规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而对于市场中不负责任的保荐机构,都应一律“杀无赦、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