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忧外患处于高风险期!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GDP高增长之后迎来了高风险和高通胀的时刻,宏观调控政策从货币政策极度宽松急转至紧缩再紧缩,潜伏在华丽外表背后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经济走势以及应该怎样采取正确策略来处理危机。在GDP高增长的形势下,高投资,高房价,高外资拉动更成为中国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经济增长愈发靠投资拉动,致使结构性矛盾加剧,缺乏原始创新以及民族自信的中国民族经济已经在世界竞争的浪潮中被列强资本或淹没或瓜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化的幌子下却是中国自主经济愈发艰难。

  地方政府负债高涨,对于股市, 三年前的反弹,是因为有大量中小企业感受到实业难做,因此大量实业资金流入股市,促成了股市上涨,而此次这样的机会不会再现,中小企业纷纷出现难以维系甚至倒闭, 而中国国内的债务危机让各路资金不敢进入。

  地方债的违约现象与此同时通胀已经成为搜刮底层百姓的利器,同时也成为两极分化的加速器,对政府提出的分配改革形成鲜明对比,银行存款屡创新低,加息也难以显效。再加上楼市多次调控未果,股市IPO发行速度堪比高铁,大干快上搞大跃进,上市公司忙于套现,如此多重反应如果形成反复震荡的态势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灾难。

  普通百姓收入增长低,有很多甚至是负增长,随着国家经济运行需要,可能会有更多的负担需要底层百姓负担,造成普通民众生活压力更趋加重。高通胀不但抵消了民众的收入增长还侵蚀了居民消费能力,使购买力大幅下降,更多的则是收入下降而生活成本上升,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经济增长质量低,与经济结构关系密切,鉴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黄金时期已过,我们无法摆脱以前对外资以及外部技术的依赖,只能继续充当世界血汗工厂。经济增长能耗比依然庞大,为了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今年很多企业甚至被强令停工,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得不偿失的做法。

  CPI高并不可怕,它是输入型的,靠货币工具调节紧缩作用不大,它有一个冲高见顶自然回落的过程,输入性通胀用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调节收效甚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然物价,房价一下子降不下来,那么政府针对股市这个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资本市场有所作为是唯一可行的,相对楼市而言做到有压有保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