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益忻教授:劳动价值论新解(一)


时至今日,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亟待重新界定,而其最核心之点在于劳动价值之“价值”——不同于任何非劳动价值之价值的特定内容:它体现着人的欲望、意志和人生追求;打上了人类特有的印记。
众所周知,任何的空气、水、矿藏、未开垦的处女地等资源虽然都具有价值,但它们都不体现人的欲望、意志和人生追求,因此,它们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
必须明了,劳动是生产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行为过程,人们不是为劳动而劳动,而是为了生产衣、食、住、行等等生活所需物品而进行劳动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为了在有用的形式上占用自然物质而从事生产劳动的。
由此可见,作为生产的劳动是一个改变物质存在形式,使其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由此才形成了各种产业。从产业发展来说,就是人们不断地加工,从而在有用的形式上占用物质。纺纱织布的加工使人们的服饰千姿百态;食品加工为人们生活提供着美味佳肴;医药加工的药类产品为人们的救死扶伤、延年益寿提供了可靠保障,如此等等的“加工”,构成人们以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丰采的画面。
当然,马克思的流通不创造价值的原学说早已被实破,这一创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学说赋予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与此相联系,本人所要鲜明提出的新的论说则强调:作为生产劳动的“加工”不仅是加工物质,还加工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在史序上可说,先后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加工物质为主的生产劳动,第二阶段不但加工物质而且以加工信息并以加工信息为主,例如:智能化、软件等等;而今天我们已进入第三阶段,特别是动漫、文化创意产业诞生以来,标志着我们不但加工物质、加工信息,同时更加直接加工价值观、加工文化了。例如,当下国内外动漫市场的热门,经典作品“喜羊羊与灰太郎”、“芭比娃娃”、“哈利波特”等等的火热,即可见一斑。
讲到劳动价值论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跟剥削挂勾。其实这并不科学;科学的思维在于必须注意到温饱线问题。劳动同剥削的相关沾连与否是以温饱线为分界线的。在生产水平极其低下的历史阶段,贫困者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其劳动的出发点就只能是为了解决温饱,这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资本家剥削无产者,并以此理论武装工农革命的理论基础。而对于温饱问题已获解决的人们来说,劳动不再以争温饱为目标,特别是将进入小康生活争取更大幸福为目标。这种情况下,就不可简单地套用剥削概念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劳动创造产生了巨大财富,2010年我国gdp40万亿,由于体制特别是分配制度畸形,使得利益集团获取了其中一大部分,广大民众占有小部分,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安定与和谐环境的维护。其症结当然包涵有少数人对广大民众财富相当部分的无偿占有,但其性质、特点与温饱线之下的剥削不同了。这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容忍这一极大不公,使其肆意横行,而是应严肃、认真、科学地揭示其内在机理,从根本制度安排上,予以解决。
 
本人认为: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体制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使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探索和发展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程紧密结合,剖析、创新以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