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乔布斯因健康原因,辞去苹果公司CEO职务。“一个时代结束了。”科技博客TechCrunch感叹道。
以中国人“人生沉浮”的角度看,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得志—跌入深谷—王者归来。从隐喻的角度,这三个阶段之间的两个转折点,可以说是两部电视广告片——1984年的“为何1984不像1984”,和1997年的“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对比这两部反响巨大的广告片是一件有趣的事。它们都出自乔布斯的手笔,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当时的风格和思想。在第一则广告面世之后的12年里,他经历炼狱;第二则广告之后14年,他导演了苹果王国的完美复兴。
1984年1月22日,全美橄榄球大赛间歇,一部广告片与9600万观众见面:阴森的礼堂内,一群呆呆的光头男人正端坐观看大屏幕上喋喋不休的“独裁者”。突然,一位身材健美、身着白色Mac圆领衫的金发女子冲过来,奋力将一把大锤掷向屏幕,独裁者的影像瞬间烟消云散。
此广告片差点因苹果董事会的否定而胎死腹中,但乔布斯不屈不挠地促成了它的面世。结果电视台疯狂转播,开创“事件营销”的先河。但这则取材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意识形态小说《1984》的广告争议不断,人们指责它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时年28岁的乔布斯本人也像这部广告一样,激进、叛逆,锋芒毕露,火药味十足,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的年轻人对于他将马上迎来的一次生命中的“拐点”,毫无察觉。
28岁的乔布斯本人也像这部广告一样,激进、叛逆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