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牵手“十二五”农业信息化


  作为“十一五”时期农业信息化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由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11月20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同期还相应举办了“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高峰会议”。当前,我国正谋求通过信息化来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发展,从此次“两会”的热议的话题来看,“通信服务助力现代农业”、“云计算与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等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展会期间,一项重大的合作协议也正式浮出水面,农业部与中国联通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几年,双方将重点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三大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深入开展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试点示范,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据农业部介绍,时逢农业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农业部与中国联通通过合作双方将深入开展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试点示范,目的在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探索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中国联通将加快利用先进通信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在已相继研发出“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植物重大疫情监控系统、奶源及奶制品监管系统等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基础之上,下一步,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其全业务经营的优势,调动更多的内外部资源,与农业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信息服务三农工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坚持公益性服务为基础,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采取联合创办示范点(区)的方式,在农业部所设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菜篮子标准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信息化示范区等区域,开展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服务现代农业的途径和方式,共同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从此届博览会众多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趋势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将实现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再到实现智能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历程的重大转变。当前,中国联通正通过实施“农村新时空”等项目把信息化创新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结合来推动这种转变。

  开创3G农业新时空

  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不同于城市信息化建设,由于农民收入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非常分散、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异常薄弱,这就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早在2003年,联通就选择了四川这一农业大省,开始了“天府农业信息网”项目的探索,利用联通的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和建设基层信息站的方式,解决了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和农村信息来源这一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两大农业信息化难题。

  通过3年的实践,联通在四川21个市州、134个县、960个乡镇,建设了1071个信息工作站,发展涉农用户近80万,发布信息2亿多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因其对农村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创新性获联合国“世界信息高峰大会”大奖(最佳电子商务奖),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工程”。随后,中国联通又在陕西、辽宁、河南等三省进行农业信息化项目试点推广,并初步形成市场规模。目前,在与省政府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并完成省分公司业务系统建设的四川、辽宁、陕西、河南、新疆等地,联通农业信息化用户已经超过120万人,其余20多个省份的分公司也正在与各地政府部门积极进行协商。2006年7月26日,中国联通采用统一号码、统一域名在全国26个省区市全面启动“农村新时空”项目。该项目一年内即建设5000个以上信息站,三年建立起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的联通“农业新时空”网络,目前,该信息站总数已超过10000个,直接使用农户达近千万户,受益人群更将多达数千万人。联通的农业新时空项目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经验和参考。

  在产品与服务开发上,中国联通在现有通信资源上,通过整合中国联通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寻呼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资源,利用手机、中文寻呼机、农业信息机等多种终端,将乡镇信息员、农业信息采编人员及各SP/CP提供的农业信息以短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以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方式解决农业信息化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经济、高效,不仅进村,还实现了入户到个人,使农业信息服务的普及具备了网络基础。以短信息方式作为信息服务的基本载体,使农业信息服务手段成本低廉,简单易行,方便了农民用户的使用。

  此外,针对农民对信息的差异化需求,农业新时空项目创建了一种以信息站和信息员为基础平台、为农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经营模式。通过在乡镇设立信息站,在信息站派驻信息员,由信息站的信息员及时准确地收集当地农业信息,为当地用户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农产品价格分析等贴近农村的信息服务。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农村信息来源的“最初一公里”难题。通过信息员对于该乡镇内用户的信息需求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的方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为农民用户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信息服务。

  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中国联通目前已在四川、陕西、辽宁、河南等省搭建的省分公司平台基础上,完成了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化信息平台建设,承担农村经济、政务、文化信息的汇集与发布功能。在此基础上,逐步由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向全国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过渡。目前,项目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向农村提供实时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用工信息、新闻快讯、致富信息、农业技术、专家咨询、法律法规、天气信息、招商引资、生活百科、劳务培训等12类信息。这种“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个性化服务为主要方式”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方式是对我国电信企业传统发展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通过农业新时空项目,能够及时了解到政府的助农政策;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调整农产品结构;学习科学种田知识;及时了解气象信息,避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广开销路。由于获取信息的时间短,传播信息的范围广,农业新时空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