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衍生品市场展千亿商机


  和《喜洋洋与灰太狼》、《长江七号》等动画片催生各种动漫衍生品一样,随着动画版《孔子》在央视热播,该片衍生品如图书、书包也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动漫衍生品已经成了商家们获利的最大途径。

  据了解,至2012年前,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艺恩咨询预计,在2009年129亿元的基础之上,2012年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在整条动漫产业链中,动画衍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是最大的,其市场规模将达到内容播出市场的十倍以上。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推出鼓励创新的动漫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打击盗版的力度近来也在不断加大。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中国上千亿规模的潜在动漫衍生品市场将很快被引爆。

  从行业整体分析,占据最主要衍生品的将仍然是玩具和服饰。凭借“喜羊羊”动画作品打开社会知名度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早在登陆电视台进行日播的阶段已具备了营销意识。公司于2006年成立授权部门,正式将喜羊羊的形象授权给衍生品生产商。据不完全统计,原创动力衍生品授权有30多种,现在已经发展到150多家授权商,包括文化图书、音像、地板、墙纸等很多领域。原创动力曾在2010年初预测当年授权收入会达到1000万元左右,而天络行在7~9月三个月已为其签下3100万元的授权合同。

  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每年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这一市场蛋糕诱惑中国动漫公司对衍生品开发跃跃欲试。但是,“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产业,简单的投入风险很大。”广州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蔓仪认为。

  中国卡通形象授权市场90%被国外卡通形象占据,中国本土的卡通形象市场占有率不足10%。“这就导致了中国动漫形象很难找到实业公司愿意购买版权开发动漫衍生品。”开发猪猪侠的咏声文化公司CEO古志斌认为,由于品牌号召力不及国外动漫公司,再加上盗版猖獗,中国动漫企业很难依靠衍生品开发环节来盈利。

  为此,我国不少动漫企业出于生存的考虑,转而为国外动漫巨头或其他企业做代工、贴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动漫衍生品制造基地,但在动漫品牌前期管理、衍生品设计、形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则基本上是空白。但是,衍生品的获利却是动漫产业中利润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

  有动漫业内人士认为,在缺乏成功动漫衍生品样本的当下中国动漫产业,《长江7号爱地球》、《喜洋洋与灰太狼》等衍生品的成功开发与销售,无疑为本土动漫业走出当前的发展瓶颈提供了路径借鉴。

  然而,在什么时候、做怎样的衍生产品跟进也是个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有不少企业在动漫形象还没有深入民心的时候就开始做动漫衍生品的开发,而这一做法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后患,如果动漫作品不受欢迎怎么办?很多企业为了争得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权恐怕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此,在开发衍生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之前,我国无论是动漫企业还是要与之合作的衍生品开发企业,都要先丰富动漫衍生品的品牌内涵,为日后走的更稳更远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