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最美书法家”张伯行倡导书写健身


    据《钱江晚报》8月31日“体育 乐活”版头条报道,电脑时代,书写也成了健身活动。这不,在杭州的城北,小小的广场一角,像书法大赛似的竟有二三十人在写地书。旁边不写的,手持书法书热烈地交谈着……在城北运河广场上,只要天不下雨,这里每晚都有很多人自发写地书。
 


“最美书法家”张伯行,正在教小朋友专攻楷书。


“最美书法家”张伯行,正在教大朋友专攻楷书。
 
  有趣的是,这群人还成立了一个广场地书协会,有空就聚在一起切磋,并很热心地教别人。他们说,这里不是叫文化广场吗?杭州不是文化名城吗?就是想给它们多添点文化气息。
 
  广场习字 藏龙卧虎
 
  傍晚的运河广场上健身点很多,显得有点嘈杂。在西北角、拱宸桥的东侧,这里地盘不大,但每天聚集着一大帮地书爱好者。
 
  他们中不乏高人。62岁的谢新彪是运河广场上最早写地书的,还是位剪纸高手,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一位白发苍苍的小个子大爷正在耐心地教一个初中生写楷书,他叫张伯行,今年76岁,是位大学退休老师,被网友们称为“最美书法家”,60多年来一直专攻小楷。
 
  而所有字体中写得最特殊的当属李先桥,别看他黑黑壮壮的,同样是位书法好手,最擅长的是一手古体字,“现在很少有人写这种字了,所以我希望别让老底子的东西消失了。”
 
  记者询问他们为何热衷于地书时,张伯行笑道:“这里写字没有拘束。而且写写地书出一身汗,回家睡眠质量好,身体也好了不少呢。”
 
  后勤部长 赠笔数百
 
  一位地书者告诉说,运河广场上的地书热情始于去年这个时候,一开始只有寥寥数人,不过队伍壮大得很快,一年下来队员有五六十个,常客至少三四十。
 
  在现场,记者很快发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壮大得这么快的原因――这群地书爱好者个个都很热心。只要有路人停下来仔细欣赏,他们立马会很热心地把手中的笔递过去,让那人也来体验体验,并认真地一笔一划地教。不少孩子就是因为这次体验,后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群地书爱好者中还有个“后勤部长”,很多人的地书笔都是他免费提供的。
 
  这位“后勤部长”叫葛宝根,在杭州美丽健乳品厂工作。葛宝根告诉说,自己以前从未练过书法,现在的这点水平都是在广场上学到的。写地书需要特殊的笔,他决定自己制作,既省钱,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来练。
 
  “笔头的材料是海绵,笔杆是用PVC管做的。”到现在为止,葛宝根已送出了三四百支笔,“只要他们喜欢,能经常写写,我就开心了。”
 
  健身养性 一举两得
 
  如今,大家自发成立了一个广场地书协会,有空就聚在一起切磋。“这里不是叫运河文化广场吗?杭州不是文化名城吗?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它们多增添点文化气息。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位姓吴的地书爱好者说。
 
  而大家的热情也吸引了不少住在附近的孩子前来参加。当天晚上,先后有近十位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过来练地书。“现在可能快开学了吧,孩子不是很多。六七月份那阵子,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孩子呢。”
 
  8岁的李尘才上小学一年级,几天前看到这边很多人在写地书就产生了兴趣。李尘妈妈说:“前不久,他看到地书觉得很新鲜有趣,自己想过来学,我当然支持啦。练字可以修身养性,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