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拉动。企业高收益利润缘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瓶颈等因素恶化,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国整体转型已经没有延误的理由。

  中国经济总量与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反观高增长背后,却是全球财富分配的失衡。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产出大国,却依然摆脱不了低端制造的困惑,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所言,“今天我们对贸易关系所做的描述已经有所改变,重要的东西不是贸易的不平衡,而是要看价值中的增加部分”,“制造强国”应该是中国整体转型最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至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约15%,高于全部工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幅。“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上升。以加工贸易为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通过各种贸易方式进口必要的设备,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因此加工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加工贸易进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