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和实名制,铁道部到底是要公平还是要效率?


  双手互博的春运政策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当前的春运政策,要解决的到底是效率问题,还是公平问题?火车票实名制是一项彻彻底底的以效率换公平的社会工程,而网络售票则相反。五心不定,输得干净,如果这两项大工程的目标无法一致,那无异于双手互搏,拆东墙补西墙,受损的最终还是群众利益。

  今年春运与往年有别,在铁道部的大力推行下,中国铁路方面实行了网络售票的新措施。铁路系统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网络售票预售期全国统一为12天(含当日),比窗口及代售点提前2至4天不等。

  以互联网为购票工具,以网络银行为付款工具,如果网络售票能够顺利实施,无疑会极大的方便旅客。但在现实中,网络售票实施起来偏偏就不那么顺利。开通没几天,就有无数乘客反映,购票过程中出现售票网络登陆难、提交订单过慢、余票无法查询等问题。还有一些旅客反映,自己已成功订票,银行已扣款,自己也获得了取票号,但取票时却发现订票并未成功,或只订上了其中一部分车票。

  只要铁道部真心在设备、人员和带宽上进行投入,这些在网络售票技术层面上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好解决,可因为网络售票而引发的公平层面上的问题却很难解决。比如广大民工兄弟就反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懂电脑、不懂网络、不懂网银,根本就没有能力通过网络购票,他们宁愿去售票口熬夜排长队,网络售票的方式对来讲很不公平。

  有人对民工的抗议很不以为然,认为排队的排队,网络的网络,互不相干,各得其票。但问题是,春运的根源本来就是运力不足,票额有限,而网络售票的时间又比窗口提前2至4天不等,这就导致票源向有能力使用互联网的高素质群体倾斜,产生强者愈强,弱势者更弱势的马太效应。至于让农民工趁机学会网络购票的说法更属于天方夜谭,中国电子商务推了十年,烧了无数钱也只到今天这个水平,忽然一夜间要农民工都学会用网银成为电商消费者,这现实吗?

  且不提坊间关于铁道部下属企业涉嫌垄断网上售票、拿国家巨资建龟速网站的质疑,由于更多的依赖于高科技,网络售票本身的一些漏洞就很可能损及公平,比如由于这套系统掌握在铁路部门手中,一旦端口出现封锁,外界无所购票,内部人士却可以大量出票,从技术角度讲,这给铁路售票部门内部人士囤票提供了便利。

  或许有人又会说:网络售票毕竟是一种能带来高效率的现代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即便有损害公平的可能,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毕竟,社会进步不可能毫无代价。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当前的春运,要解决的到底是效率问题,还是公平问题?如果要解决效率问题,我们自然可以尝试容忍网络购票所带来的不公平,但从铁道部近年来大张旗鼓的全面推行火车票实名制来看,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火车票实名制是一项彻彻底底的以效率换公平的社会工程。为了打击黄牛党,提高票贩子倒票的成本,铁道部门要求每个旅客都实名购票,而实名制的实行并非毫无社会代价,铁道部门的付出不论,它还增加了群众买票的手续,买票、提前等待检票的时间每人多一分钟对全社会来说就是个巨大数字,而对身份证遗失或忘带的人来说更是个大麻烦。报载,今年春运实名制验票首日,仅北京就有3000旅客忘带证件而在车站现补。

  关于如何做好春运工作,铁道部门应优先保证公平还是优先保证效率,目前有很多争议。但无论如何选择,铁道部门最终都应该有一个准主意,要不就全力保证公平,要不就全力提高效率,而不应这边在牺牲效率追求公平,那边却在损失公平追逐效率。俗话说五心不定,输得干净,为了保证今年春运,铁道部一共就推了网络购票、车票实名制这两项大工程,如果这两项大工程的目标无法一致,那无异于双手互搏,拆东墙补西墙,受损的最终还是群众利益。